88岁中国幸存劳工盼日政府道歉 二战中国受害劳工集体心愿
- 2017-12-01 10:44
- 中新网
- 张尼 阚枫
20多年的漫长索赔路
二战结束半个世纪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幸存受害劳工在内的众多中国二战受害者发起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浪潮。
1995年被看作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起始年份。
1995年开始,在中日有关人士的合作下,日本众多律师以日本政府和加害企业作为被告,为中国受害劳工在日本提起了多起诉讼,其中起诉三菱材料的就有5个案子,即札幌、东京、福冈、宫崎、长崎等地方法院诉讼。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侵华战争受害者随后站了出来,诉讼案件涉及的领域有大屠杀、无区别轰炸、遗弃毒气弹及炮弹、细菌战、强掳劳工、慰安妇等。这些受到战争伤害的中国老人,勇敢的站在日本法院,为自己也为死难同胞讨一个迟来的公道。
然而,现实让人遗憾,从1995年开始,近30起在日本起诉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案,却无一例外地未能获得公正裁决。
2007年,日本法院认定了三菱公司等日本企业的加害事实,但还是判决中国劳工败诉。
然而,这是一场原告越来越少的官司。
以三菱案为例,当年,被掳到日本三菱公司服苦役的中国劳工有3000多人,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幸存下来的劳工也仅有十余人在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北京来找我的二战受害劳工比较多。记得一次有9位劳工和家属找我,因为人多只好在院里席地而坐,午饭时他们就从帆布包里拿出自带的大饼充饥。当年我见到的受害劳工,如今绝大多数人已离开了人世,我感到很惭愧。他们没有听到日本政府的‘谢罪’声音,也没获得日本政府的赔偿。”回顾九十年代开展民间对日索赔运动时,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深有感触。
资料图:2016年6月1日,三位在二战期间被强掳到日本的中国劳工代表与三菱综合材料公司签署和解协议,接受三菱材料的谢罪并达成和解。图为中国受害劳工及遗属代表发言。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