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逝世 系激光陀螺专家

  • 2017-12-07 22:42
  • 军报记者
  • ShiDianNet.Com

坚持“己见”不放弃

我国激光陀螺研究是在国际上少数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严密封锁有关信息的背景下起步的,完全是白手起家,自主创新。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在所难免。高伯龙曾多次遭逢有关科研方向之争,且屡屡居于少数者地位。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经过深入研究,并结合国情得出的正确主张。如在上世纪80年代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研制过程中发生的主攻方向应为“四频”还是“二频”之争,在本世纪初研制旋转式惯导时发生的“旋转式惯导”与“捷联式惯导”之争。这些争论并非一般性的学术争鸣,而事关这些领域发展主攻方向的确定,涉及资金投向、资源配置等诸多决策性问题。尽管一时处于少数者地位,不获认可,但高伯龙决不轻言放弃,而是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并不断论证宣传自己的方案,最终以实际研究成果证明自己的正确。

高伯龙的这些经历一再印证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当然,对高伯龙来说,这也绝非侥幸或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伯龙所具有的深厚的理论物理功底使他站在制高点上,得以俯视、洞察这些领域的发展大势,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与此相关的是,高伯龙对理论问题始终秉持立足于自己独立思考的严肃态度和严谨学风,从不迷信盲从国外的结论。在前所提及的“四频”与“二频”之争中,反对“四频”者依据的主要是美国公司下马“四频”的信息。但高伯龙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美国之所以下马“四频”,乃是其“四频”方案犯了原理上的错误,导致迟迟未获进展,而并非说明此路不通。美国公司后又重新上马“四频”,也印证了高伯龙所持坚持“四频”研究的主张的正确。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逝世 系激光陀螺专家

对此,高伯龙曾深有感触地说:“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高伯龙的学术自信和创新胆魄。其实,凭借我国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力量,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研发先进乃至尖端科技的路子,至今乃至将来仍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途径。

高伯龙既注重指引激光陀螺研制工作发展的前瞻性、方向性的理论研究,也十分重视对实际研制工作的理论总结。激光陀螺研制每取得一个阶段性进展,或某一工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他都及时加以理论总结,指导和推进下一步的研制工作。

由于保密等原因,高伯龙在参与激光陀螺研制工作数十年间,仅公开发表论文 20余篇,但每一篇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他从来不做空对空的所谓理论研究。尤其是早期(1976年)在全国讲学的基础上补充撰写的《激光陀螺的物理性能》(又名“环形激光讲义”),在全国激光陀螺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至今仍然是初入该领域研究者及高校有关专业学生的入门必读书。

高伯龙对科学研究的严肃态度和严谨学风,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深刻影响着他的弟子。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伯龙衡量评价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他交给学生的课题,几乎全部都是激光陀螺研制中急需解决的攻关课题,有时甚至是研制国外禁运的先进仪器设备,难度很大,以致出现过受邀参加他的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专家,误以为是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趣事。如今,他的诸多弟子已成为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研制领域新的领军人物和重要技术骨干。

相关阅读

“五爱”院士的家国情怀——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庄育智

  • 人物
  • 2024-07-28
  • 17921

庄育智(1924年7月27日—1996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物理冶金学家。曾任中国科...

同心共铸 情暖甘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专家志愿者走进甘孜!

  • 健康
  • 2024-07-11
  • 22333

2024年7月8日上午,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北京同心共...

省市植保专家莅临临渭区调研小麦茎基腐病试验示范开展情况

省市植保专家莅临临渭区调研小麦茎基腐病试验示范开展情况

  • 三农
  • 2024-02-28
  • 40634

2月28日,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药械科科长王雅丽、副科长李兰在渭南市农技中心副主任乔鹏、...

专家:人民币或进入正式升值通道

  • 财经
  • 2023-11-20
  • 2953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反弹,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解读称,当前人民币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