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村干部工资太低导致小官“微腐”

  • 2018-01-19 20:51
  • 北青网
  • 董鑫

中国社科院:村干部工资太低导致小官“微腐”

1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第七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书中提到,基层干部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导致产生补偿心理,为小官“微腐”埋下伏笔。

新年伊始,因为扶贫问题,河北省两位县委书记被免职。在蓝皮书中,河北省纪委驻省社科院纪检组专门撰写了河北省地方报告,报告中提到,为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河北把扶贫领域“微腐败”作为重点和突破口,2017年河北省委巡视组优先安排巡视了42个贫困县。

根据河北省某县统计,“微腐败”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扶贫领域问题占到农村问题总数的30.6%,立案审查扶贫领域腐败案件占到农村案件总数的35.7%,查处人数占到农村案件查处人数的76%。通过基层“微腐败”专项治理,基层政治生态进一步好转。问卷调查显示,河北省的受访者回答对今年上半年本地腐败现象总体评价与去年相比,认为情况明显好转的,占到70.8%。

这份河北省的报告还提到,基层“微腐败”治理机制存在问题和短板。例如,县、乡两级纪检监察力量偏弱,县级纪委看,存在“不能招”“招人难”问题,一方面,有的县纪委有空编,但因县级公务员总数超编造成有编不能招录;另一方面,有的县纪委可以招录公务员却招不上,有的县级纪委空编多达10人以上,约占机关现有人数的四分之一。从乡镇纪委看,一般设纪委书记1人、专职纪检员1人,乡镇纪委委员由3至5人组成。但所配的纪检专职干事受编制、人员流动转岗、乡镇办公经费紧张等条件限制,存在党政办副主任或其他人员兼任的现象,专职不专,无暇顾及纪检工作,不少乡镇纪委书记成了事实上的“光杆司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配套政策设计不合理,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心理失衡。如,乡镇工作战线长,跑路多,工作强度大,但交通补政策设计“上下一般齐”,没有兼顾基层乡镇的工作特点和“任务不同,区别对待”的要求,加之乡镇机关配备交通工具较少,多数干部都是私车公用,导致一些干部产生补偿心理,为小官“微腐”埋下“伏笔”。调查统计,村支部书记或者村主任每月工资一般在1200——1400元(少数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工资每月仅500元),会计、妇女主任工资约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资的一半。

相关阅读

严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推动 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 百家
  • 2023-09-23
  • 2853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8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不正...

基层党员干部要向全省优秀驻村干部学习

  • 百家
  • 2023-08-29
  • 15696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做了大量的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特别是全省优秀驻村第...

严防驻村干部成“门外汉”

  • 百家
  • 2022-09-20
  • 14449

2021年8月,四川新一轮3.4万名驻村干部派驻1.2万个村。四川通过组织专项培训、邀请科技特派员...

第十二届“中国边疆重镇”高峰论坛在穆棱市隆重举行

第十二届“中国边疆重镇”高峰论坛在穆棱市隆重举行

  • 资讯
  • 2022-08-18
  • 30349

8月17日,第十二届“中国边疆重镇”(2022)高峰论坛在黑龙江省穆棱市举行。本届论坛由《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