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定调中国角色 世界正等待一个声音来自刘鹤
- 2018-01-22 10:09
- 证券日报
- ShiDianNet.Com
7年前定调中国国家角色,刘鹤怎么看出口?
出口是2017年中国经济上升的关键力量。2017年,中国三驾马车将呈现“一升一缓一稳”格局。2017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消费增速相比上年都有所下降,只有出口增速是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显然,出口的增速对于2018年的中国经济仍然非常重要。但是,面对当前中美贸易关系再度来到关键节点,身处达沃斯论坛的刘鹤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我们回顾历史来看,或许能得到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考逻辑,特别是刘鹤关于中国的国家角色的思考引人关注。
刘鹤在2011年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提交的课题报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和扩大国内市场》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中国需要继续发挥全球主要制造中心的作用,这种状况至少会延续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
中国要逐步成为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扮演起全球产品购买者的角色。这个提法在中国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
对于贸易战:
刘鹤认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很多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不少经济学家从自由贸易的提倡者变成反对者,但是经济全球化虽有起伏,但其趋势不会改变。因为,这个趋势的形成历史是人类利益本能、市场机制力量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客观结果,否定这个趋势并试图从全球经济时代后退到国别经济时代的想法,显然是十分幼稚和不现实的。由于国家间相互依赖性上升,逐步发展的中国必须从全球经济分工角度确定国家角色。
对于中国出口:
刘鹤提出,中国需要继续发挥全球主要制造中心的作用,这是国际经济分工格局的结果,这种状况至少会延续 10—15 年甚至更长时间。虽然劳动力成本进入上升期和人口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将长期存在。
从全球经济分工的历史看,日本、德国先进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至今无法被其他国家替代。
从世界来看,全球的个体消费者仍然需要优质低价的中国产品满足基本需要,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人员也不希望面临经典式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继续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符合全球利益。
就中国而言,38%的单位从业人员岗位、39%的税收要由制造业提供,因此,中国继续扮演好制造中心的角色是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于中国国家角色:
刘鹤认为,在人力资本质量同质化和技术创新储备不足的条件下,如果所有国家都奉行东亚模式,谁来消化新增产能?谁有能力担当世界市场的角色?如果每个国家不致力于扩大内需,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方式将使世界存在步入经典式产能过剩危机的可能,而那时许多公共财政融资能力恰恰相当脆弱。
因此,世界需要一个迅速扩大的市场应对新一轮经济低迷的冲击,而中国应该扮演这样的国家角色。而这个国家角色与到 2020 年把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高度衔接、与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高度一致。
中国5年内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
其实,面对美国贸易摩擦的加大,2017年以来中国进口也在加速,市场预计中国有望在五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向消费倾斜,中国将进口更多消费品。“中国消费”将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市场上最振奋人心的投资故事。而刘鹤在7年前第一次提出定义中国市场的国家角色的提法,也正在成为现实。
过去十年,中国进口年均增速比美国快6个百分点左右。中金公司预计,在基准情形下,我们假定2018年中美进口增速仍相差6个百分点,之后每年缩小0.15个百分点,那么中国将在2022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保守情形下,如果中美进口增速差从4个百分点开始递减,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对全球影响广泛。中国进口地区分散度高于美国。中国是41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进口国,超过美国的36个。中国对亚洲、非洲、大洋洲进口份额超过美国,对南美和东欧进口份额也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