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劝阻吸烟反被打 控烟办:社会风气让劝阻吸烟者变多
- 2018-02-03 23:55
-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因为劝阻吸烟而惹麻烦的事件频繁发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主任姜垣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从某种角度讲,这是好现象:
我本人从2002年开始做控烟,到现在15年了。我自己觉得社会风气变了,因为这个在电梯里面吸烟,不是说现在这几年才有,但是发生冲突是这几年,而且是越来越多。我自己觉得呢,第一呢,大家认识到二手烟对不吸烟的人有危害;第二呢,就是也认识到了,劝阻吸烟是个人的权利。我觉得不是说这两年在电梯里吸烟的人多了,而是说劝阻的人多了,所以就发生了冲突。
姜垣告诉中国之声记者,这些年,随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控烟工作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地方,控制吸烟工作,仍然存在于法无据的情况:
像北京上海,他有这个严格的立法,他有明确的说法,其实现在全国实际上有这种法律的城市只有18个,而我们有300多个城市,只覆盖了10%的人口。太少了,大多数人口没有被这个法律所保护。
有法可依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规如何实施。在这方面,姜垣比较推崇北京的控烟模式。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所新闻发言人王本进:
控烟这件事儿是全社会的,叫政府管理、单位负责、个人守法、社会监督。控烟的处罚在我们卫生行政部门,但是控烟的日常管理,这个行业部门都要把自己行业的负起责任来。不能说反正有人查,我们中间就可以不管了,这个是不对的。只有全社会动员,大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机制都能发挥作用,才能够真正把这个控烟做好。
热心市民的监督意识值得赞赏,控烟需要这种较真的精神,这样才能不会让控烟条例沦为一纸空文。但热心市民不该充当主力,因为他们挺身而出时可能使自身卷入冲突,以上的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不能寄托于普通市民成为控烟的主力军,控烟的真正主体还是有执法权的管理部门。而只有执法部门切实履行责任,真正地亮出牙齿,让在公共场所吸烟者知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违反了法律,才会有所忌惮。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对上述打人者的处罚报道,我们不知道这些打人者到底受到了怎样的惩戒,如果不了了之,那只会变相鼓励了在公共场所吸烟者,因此,只有加大对打人者作恶者的处罚力度,才能让他们有所忌惮,控烟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关阅读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 樊振东4-3逆转张本智和晋级四强
- 体育
- 2024-08-02
- 9945
当地时间8月1日,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继续进行,尽管经历了0比2、2比3的落后局面,但是中国选...
同心共铸•情系甘孜——记浙江省人民医院潘红英主任的公益之行
- 健康
- 2024-07-11
- 45412
“同心共铸,情暖甘孜——‘同心·共铸中国心’2024甘孜行&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