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编发现百度logo已悄悄变成了网络表情符号!有的小伙伴惊呆了,为什么突然百度会换首页logo呢?小编也好奇啊,于是点击logo进去就直接进入了“网络表情符号诞生”的搜索页面,看到搜索页面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网络表情符号诞生36年,那可想而知百度此举应该是为了纪念网络表情符号诞生36年吧!
网络在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最为普遍的远程交流渠道,而在网络交流时,人们会普遍采用各种表情符号或图片来表达心情,那么你知道第一个表情符号是怎么来的吗?
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在参与讨论“网络幽默的限度”这一论题时,提议用“:-)”来表示“微笑、友好或者我正在和你开玩笑”之类的心情。法尔曼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是因为有一次,他的小孙子在电脑上胡乱按下了一些字符,而他在删除的过程中,发现这三个符号竟然奇妙地组合成了“一张躺倒的笑脸”。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尔曼
他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就此诞生。这一符号很快传播到其他大学,并进入商业和日常领域。这个微笑符号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法尔曼的预期,以它为蓝本,更多新符号开始纷纷涌现,例如眨眼微笑符号“;-)”和简洁版的微笑表情“:)”等等,当符号表情传开后,各地根据本地的语言习惯对符号表情进行了更多的创新。
在日本,人们发明了另一种横向的表情符号,例如用“^_^”代替“:-)”,西方的表情符号大多用嘴表达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号重点却在眼睛上;在俄罗斯,网民们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了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个叫作克图虎的海底怪兽,脑袋上长着一堆触角,网民就把它形象地打成“{:?”;最奇妙的还是中国网民,在美式的“:-)”符号基础上,只是换了另半个括弧,就成了一个难过的表情:“:-(”。
语言专家称,表情符号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为人们在网络交流时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快捷地表达情绪的途径,它的准确、生动是纯粹的文字描述很难做到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