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日空气质量将好转 扩散条件自北向南逐步改善
- 2018-10-16 09:02
- 北京晨报
- 吴婷婷
从前天夜间开始,本市出现重污染过程,昨天清晨多个区域PM2.5浓度仍为重度污染水平,达到了本轮污染过程峰值。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分析,高空排放和近地排放的污染物相互作用,是造成近地面PM2.5浓度快速升高的重要原因。今天午后,受北部冷高压影响,扩散条件自北向南逐步改善,区域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好转。
10月15日8时,北京民众戴口罩防护出行。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今日起扩散条件持续有利
13-15日,受秋冬季不利污染扩散条件影响,本市发生今年秋冬季首次明显空气污染过程。14日下午,PM2.5逐渐达到重污染级别,并在夜间及15日白天维持。
15日傍晚起,受地面冷高压系统加强及降水影响,空气质量将逐步有所改善。16-18日,扩散条件持续较为有利,空气质量良好。
气象和化学作用推高污染物
专家分析,夜间风速低、相对湿度高,是污染物累积和二次转化的气象原因。同时,本地排放氮氧化物和区域传输二氧化硫的二次转化,是推高北京市PM2.5浓度的化学成因。
同时从颗粒物组分特征来看,本次污染过程中硝酸盐仍为北京市PM2.5主要组分,而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碳组分也不容忽视。北京市PM2.5浓度从12日中午12时开始持续升高,硝酸盐浓度增长趋势与PM2.5浓度增长趋势一致,13日5时起硝酸盐在PM2.5中的质量占比超过40%,同期在天津、保定等城市也观测到类似特征。表明在静稳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机动车和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硝酸盐是推高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13日午后,硫酸盐和铵盐浓度再次升高,可能与东南方向传输的二氧化硫和氨气有关。专家介绍,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区域污染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16日午后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专家分析认为,本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不长,16日午后区域自北向南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级监测中心的最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10月15日,区域北部地区高压影响逐步减弱,低压槽过境可能有弱降水,但整体扩散条件较差。
16日午后,受北部冷高压影响,扩散条件自北向南逐步改善,区域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好转,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受上游污染传输影响,16日中南部地区部分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和短时重度污染。
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