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天津 密集走访了哪些地方?
- 2019-01-19 00:07
- 央视新闻
- 沈忱 龚雪辉等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次国内考察涉及京津冀三省市,其中第二站天津的行程安排最为密集。除了南开大学,他还去了哪些地方,关注了哪些群体,说了些什么?《时政新闻眼》为您详细介绍。
1、阅尽百年南开
南开大学主教学楼前广场(央视记者刘功河拍摄)
南开大学自上世纪20年代确立的“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治学观,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宗旨不谋而合。习近平鼓励大家把在南开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2、走访朝阳里社区那些“最可爱的人”
同样践行着“服务中国”理念的还有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的志愿者。离开南开大学后,习近平来到朝阳里社区,探访“最可爱的人”。
这座雕塑是朝阳里社区引以为豪的一大地标。2009年3月,朝阳里社区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央视记者王晶磊拍摄)
朝阳里社区(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社区的六千多居民中,有251位退役军人。朝阳里专门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
张卓鹏是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志愿者,当天他为总书记做了介绍。张卓鹏说,他的工作包括为退役老战士入户理发、诊疗,为他们办理银行业务,申请特困基金、修轮椅等,虽然非常琐碎,但有别人体会不到的满足感。(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习近平走到志愿者中间,询问他们的事迹,参观和平区社区志愿服务展。
在社区志愿服务展馆中展出的画像。刻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开展志愿服务的13名志愿者。现在,他们都已离世。(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三十多年间,一代代志愿者奉献互助、义务帮扶社区困难群众和空巢老人。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11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居民的服务涵盖科普、卫生、法务、文化等多方面。习近平说,志愿服务事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同行。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志愿者吴炯为社区居民志愿提供医疗服务所使用的器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志愿者孙香兰为社区居民志愿提供理发服务30余载、5000余人次,这是她所使用的工具。(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被总书记接见的十九位志愿者。最小的10岁,最年长的86岁。(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他们当中,有献血志愿者三十多年来累计献血三百余次;有“心目影院”志愿者为盲人朋友讲解无数场电影;有农民工志愿者,身为环卫工人,主动义务照顾社区孤寡老人;还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天津达沃斯论坛…… 听了他们的事迹后,总书记称赞他们是贡献社会的前行者、引领者,要为他们点赞。
相关阅读
【奔跑开局 热辣滚烫】渭南市民政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暨2024年春训活动结业式
- 资讯
- 2024-02-27
- 48807
2月23日,渭南市民政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暨2024年...
击鼓催征 龙马精神——渭南市民政局召开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专题学习班开班仪式暨春训动员会
- 资讯
- 2024-02-19
- 38483
2月18日农历新年收假第一天,渭南市民政局召开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专题学习班开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