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名记者去世 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撰文纪念
- 2019-04-08 23:36
- 澎湃新闻
- 佚名
刘少华同志走了,自治区新闻战线失去一名优秀战士,内蒙古大草原失去一位激情的歌者。”
4月8日,《内蒙古日报》在头版刊发了自治区主席布小林的署名文章《向奋斗者致敬》。澎湃新闻注意到,文中提到的刘少华为内蒙古日报社原首席记者,于今年1月逝世,享年66岁。
布小林在文章中回忆,“我与少华同志认识多年。初次见面印象深刻,他能大段地背诵自己多年前的作品,动情处不能自已。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是做不到的,正如他自己讲的:文章不仅是用笔写出来的,还需要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和生命。”
布小林写道,少华同志记者生涯40多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自治区每有重大任务,他始终以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奔走在第一线,坚守在最前沿。包头地震、嫩江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自治区大庆活动等都有少华同志的身影,农村牧区、企业矿山、边防哨所、学校医院都留下过少华同志的足迹。不管在什么地方,他总能把激情与欢乐带给大家,犹如他的文字始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2007年他到阿拉善采风,十多天时间深入沙漠戈壁、工业园区、航天基地、牧民家中,回到盟里时长篇通讯《苍天般的阿拉善》已经写就。他在报告会上讲述所见所闻,讲述他对阿拉善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深情地说:阿拉善条件艰苦,这里的干部群众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守土戍边,还要治理生态环境,要比其他地方付出得更多,尽管如此,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还是那么认真、生活得还是那么有品位。当神舟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时,当嫦娥探月卫星播放的蒙古族长调《富饶美丽的阿拉善》响彻宇宙时,阿拉善,我们因你而光荣!
澎湃新闻注意到,布小林曾在阿拉善盟工作数年,历任盟长、盟委书记。
她写道,言为心声。透过刘少华的作品《五虎山,矿工的山》《永远的草原晨曲》《牵手草原》《腾飞吧,金色的内蒙古》……我们能感受到少华同志对草原的无限热爱,感受到少华同志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少华同志用自己的方式建设着家乡,他用饱蘸激情的笔,热情歌颂内蒙古、赞美草原人民、讴歌民族团结,在他的岗位上实现了人生价值。
最后,布小林在文末写道,习近平总书记讲“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建设美丽内蒙古的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奋斗者,都是追梦人。只要我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就会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我们在大事难事面前勇于担当,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只要我们有少华同志那种“采访八百米井下生活,必须下到八百米井下去,少一米也不行”的敬业精神,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做出成绩,体现出人生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刘少华,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970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长江韬奋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原标题:内蒙古一记者去世,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撰文纪念
相关阅读
青春聚力边疆,共筑民族团结梦——记西安邮电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 教育
- 2024-07-29
- 14357
7月22日,西安邮电大学赴新疆塔里木“团结石榴籽,共绘同心圆”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基层,踏上南疆...
镇安县政协副主席龚英博调研县第二幼儿园宋馨阳光心理教育活动
- 教育
- 2024-06-29
- 7758
2024年6月28日,镇安县政协副主席龚英博一行来到镇安县第二幼儿园,就宋馨阳光心理教育活动的成...
光明路社区开展“七一建党节,老党员走进纪念馆和博物馆重温红色记忆”
- 资讯
- 2024-06-29
- 20457
在庆祝七一建党节的喜庆日子里,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提升老党员的党性修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