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赛以数百万现金颁奖 澎湃:钱眼里的书法

  • 澎湃新闻
  • 薛元明
  • 2019-10-16 09:19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大奖赛前不久在合肥落幕,与其他书法大奖赛展览相比较,并无显著特色。奖金奇高成为唯一的亮点,640万成捆的现金就是最大的噱头。这是“秀肌肉”的做派——钱多力量大,不禁让人有一种揣测:主办方企图通过钱的多少来重新“界定”书法——有钱就是好书法,书法就是钱,写书法就能来钱,只有钱多才能证明书法好,造成“拜金主义”泛滥的担忧不无道理。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颁奖现场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颁奖现场

2019年9月底,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大奖赛在合肥隆重开幕,着实让人感受到了金钱的能量——奖金总数达到640万之巨,外加上评审费、车马费和其它开销,在书法界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数以万计的奖金竟然以现金的方式发放。但凡说到钱的问题,很多人的神经不由自主地变得极其敏感,甚至不问青红皂白。愈是这个时候,理性的思考愈有必要。一些争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纯粹是鸡同鸭讲。主要是立场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书家有体制内外的差异,造成生活现状的好与坏,安逸与否差别较大,造成心态不同,还有创作者和评论者之间的某种隔阂,与主办方有交情,熟人或既得利益者,自然也会不同。也有评价角度不同的原因,比如有的人认为“付钱的方式”很重要,并不是“付钱”就是尊重,但有的人认为只要“付钱”本身就是尊重。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讨论的问题与参展者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主办方的问题。作者按照流程来投稿、参评,属于个人自愿。不能不说,一件事情变成一个事件,应该允许各种评说。既有发奖的自由,也有批评的自由,必须是对称的,才是良性的书法生态。批评家的职责就是针砭时弊。至于批评的角度和方式,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拙文讨论的重心并非是该不该发奖金的问题,书法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优秀的书法家理应得到重奖,但这些都应是出自内心对书法艺术的高扬和敬畏,是对书法家真正的推崇和尊重。再者,私人资金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并不是企图借助金钱来颐指气使,尤其不能简单地认同和遵从“只要出钱就是好人好事”的逻辑——“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或“有奶便是娘”。单纯地只有资本的力量,就能够成为推动书法的良性发展吗?针对 “特定现象”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处理书法和金钱的关系,书法家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说到本质,这是价值观的问题。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颁奖现场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颁奖现场

为什么奖金不能设立如此之高?看起来并没有违背法律,书法家们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只要来源正当,谁也管不了。但“合法”之外,尚且有“合情”和“合理”之要求,财富是个人的,书法资源却是大家的,由不得某个人任性。就好比不能因为有钱就可以买下某个城市,把看不惯的人赶走。高额奖金效应,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一如报道所说:“为祖国献礼,繁荣文艺创作,引领当代书坛创作方向。”从整个展览的作品来看,能够引领吗?不言自明。到底能不能实现全社会关注书法,关注书法家,关注书法市场的目的呢?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也是有可能的。从字里行间来推断,为的是打造含金量超强的展赛?然而,奖金高不代表含金量就高。平心而论,这些获奖作品如果按照正常的市场流程销售,能够有这样的高价吗?借助相关信息来看,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名家和高手参与。也就常见的那几个评委,也就那几个常见和不常见的参展者乃至获奖者,也就那么几件没有特别之处的作品。与其它展览相比较,并无显着特色。奖金奇高成为唯一的亮点,成捆的现金就是最大的噱头。这是“秀肌肉”的做派——钱多力量大,不禁让人有一种揣测:主办方企图通过钱的多少来重新“界定”书法——有钱就是好书法,书法就是钱,写书法就能来钱,只有钱多才能证明书法好,造成“拜金主义”泛滥的担忧不无道理。主办方强大的经济实力,似乎在当下“无可匹敌”,可能因此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快感。有一种可能还真说不定,有些讨论也许会激起土豪 “更大的愤怒”,下一届设立更高的奖金,又能奈我何?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获奖作品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获奖作品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获奖作品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获奖作品

不妨和古今中外的一些文艺类展览对比一下。古代没有书法展览,近世以来自西方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所以谈不上获奖不获奖,恰恰因此而更关注展示作品本身。今天代表性的书法展览,以“兰亭奖”为例,一等奖每人不过万元。以同属文艺类的“鲁迅文学奖”为例,奖金五万元,茅盾文学奖目前提高到五十万,文学作品的含金量不一样,往往是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写一部小说需要一年甚至数载,书法作品一年可以出n件,并非“传世之作”。再和影视圈的金鸡奖和百花奖对比一下,“金鸡奖”的奖品是铜质镀金的金鸡,“百花奖”奖品则铜质镀金花神,侧重的都是精神荣誉。外国的呢,“奥斯卡”也没有奖金,也主要还是荣誉方面的鼓励。按理说,影视圈有的是钱,多个环节可以有投资和效益,恰恰更重视精神价值。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颁奖现场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颁奖现场

直接用现金发放,更是离谱、荒诞,并非如主办者所说:“奖金以现金形式发放,很多书友表示羡慕嫉妒恨”,恰恰相反,乃是以资本对书家情怀直接加以碾压。虽说选择现金还是非现金的方式,纯属个人自由,有的人喜欢展露一下排场,就连请客付款时,也喜欢甩出大把的现钞,但书法圈不是用现金来讲排场之处,充满了江湖味道,高雅之气荡然无存。书法家与金钱的关系,本来还有一层温情的面纱,却第一次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就好比,伪君子和真小人是有区别的,还是有所顾忌的。如果只剩下钱能够刺激书家的创作欲望,今后若没有钱,还能不能拿得起毛笔?力运千钧,提不起三寸柔毫。书法家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会发生改变,微妙的变化自己也许都感觉不到。对金钱的过度渴望,无疑会产生巨大的腐蚀性,甚至直接导致艺术理想的破灭。有人呼吁抵制,不太现实,自己可以洁身自好,却不必挡其他书家发财的梦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可非议。从乐观的心态来看,人生中充满了各种诱惑,挡不住诱惑的书家会加快消失,符合书法史的淘汰规律。就像甘肃省普遍流行的以“大白菜销售法”来一次性买断作品的做法。先汇给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件作品一两百元,不限制时间完成。短时间内书家可以得到巨额金钱,买家也有巨大的盈利空间,看起来是双赢。然而,书法家为了完成超量的“订制”,必须拼命去“复制”,造成技法的固化乃至心态的厌倦。

展后报道提及:“这次大奖赛创两个之最:一是奖金最高。此次大奖赛是当代书坛投资最大的一次书赛。二是此次大奖赛充分体现了对繁荣书法艺术、推动当代书法创作及社会影响获得提升的热情与决心,更体现了赞助商支持、弘扬祖国书法艺术事业的崇高精神和伟大胸怀。”第一个是真的,第二个则未必。借助高额的现金想要证明什么?只能证明土豪财大气粗,证明“有钱就任性”是一个“真理”。事实上又能证明什么呢?奖金高不代表艺术含金量高,奖金最高的比赛未必就是最好的比赛,一种错觉而已。这一场“资本秀”,展现了金钱的能量,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后遗症”。除了三五天的关注之外,这场展览会和很多展览一样,迅速被遗忘,所能令人津津乐道的就只有金钱的多少。对于书家的负面影响,前文已经有过表述,可能出现“无钱不欢”的状况。其次是群起而仿效。长此以往,书法展赛只会演变成土豪秀场,沦落为金钱游戏。钱成为唯一可以带给书家快感的兴奋剂。虽然各类书法活动,没钱不能办,有钱可以办得更好,但过犹不及,如果无限制地提高成本,今后若没有过量的钱,休想再谈举办活动。

“三笔同书”书法征集宣传

“三笔同书”书法征集宣传

无独有偶,同样也是在9月28日,由咸阳某公司主办的“三笔同书中国梦”书法征集新闻发布会举行,以30万元巨额全球寻找书法“怪才”。所谓“三笔同书”——即人体执三支毛笔,不借助外力,同时落笔、行笔、收笔,书写“中国梦”三字,一眼能看出乃典型的江湖手法。能不能成功举办现在还不得而知,一旦出现类似的苗头,需要警惕。从这一届“史无前例”的高额奖金设置展览开始,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可能预示了当下书法展览“异化”的进一步加剧。回顾这四十年来,展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书家情怀的自然流露”到九十年代中期“书家技法实力的比拼”,靠的仍然是个人实力,越来越侧重技法,变得缺少情趣,发展到近些年来的“人际关系的较量”再到眼下“金钱的疯狂游戏”,导致诸多展览进一步空壳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可能会加速体制内展览的死亡,资本的强力具有强大的解构作用。

“三笔同书”

“三笔同书”

如果从具体的展览说开去,思考一下书法和金钱的关系,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好比鲜花和水分的关系,少浇了会干涸,多浇了会溺毙。无论如何,书法的最终指向不是通向金钱,艺术精品也不可能是钱能堆出来的,艺术含金量也绝不是金钱所能决定的。

书法家和金钱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任何一个有识之士来说,清楚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关键。日常生活中书家对于润格的纠结,不仅只是想得到尊重,更主要是得到物质回报,改变自身现状。口头上说“平常心”很简单,实惠却是最主要的。有时不必苛责,人之常情。书法家的成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成本,必须有金钱的支撑,但书法家的最终成功并非只取决于物质成本,更主要是精神格局。书家和金钱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但是,无论是从古代书法史,还是就当下诸多书家来看,钱一味多了,未必是好事,所谓物极必反。古代书家中有一些可以收取高润格的人,诸如李邕、苏轼和赵孟頫等,甚至有挥金如土的人,比如倪瓒。诸多高官大僚,岁入颇丰,并非只是借助书法而获得,有很多书家看似风光,现实中多半是窘境。有一点很重要,书家不能是金钱的奴隶,而是金钱的主人,能够坚守贫困,但不需要刻意贫困。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书法史中名垂青史的很多恰恰是穷困潦倒的人物,诸如徐渭、祝允明、唐寅和徐生翁等。窘迫的状况恰恰激发了各自的创作热情,变成一种无可匹敌的精神动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当世书家中,那些身居高位,赚得盘满钵盈的所谓名家们,宣称“一只手可以代表一个公司”的人,艺术水准却一落千丈,江河日下。当今很多“书官”,想的很清楚,自己与书法根本无缘,他们真实的艺术水准谈不上“遗臭万年”,更论不上“流芳百世”,也只能做个“匆匆过客”。所以,目标就是圈钱。这是一种比较势利的生活态度。说穿了,只是占据了协会的要职,并非真实的艺术水准。

书法家与金钱的关系,最终浓缩为一个“吃饭”问题。一说到吃饭问题,似乎一切都不要讨论了,民以食为天,头等大事。事实并非如此。书法家要吃饭,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有时也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有人质问,“基层书法工作者的困境了解吗?”提出类似的问题,可以说非常幼稚。选择书法的当初,就要有一种心理准备,书法未必会带来充裕的物质财富,有时甚至会让人耗尽家财,穷困潦倒。这就是需要一种强烈的“自愿”情结。再者,一个人选择书法,书法也会“选你”,书法不会管你是穷是富,最终要以自己合理的方式来化解,有经典的作品传世,必须符合书法史的规律。所以,现实中的书法家,即便是节衣缩食,笔墨纸砚也不可缺,古人早就说过,“有好都能累此生”。有几个问题必须想清楚,关键是要吃什么样的饭,温饱有余即可,还是豪华奢靡?单纯靠个人在书法方面的能力能不能吃上饭?别忘了,不是书法家一样也要吃饭活命。书法变成了吃饭问题,就不再是书法。一个人即使没有饭吃,也不可能随便突破底线,大多数人会选择坚守,再想办法突围。那么多书家不可能全部都指望依靠书法来发财,如果有大多数人需要脱贫,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真正热爱书法的人,在某些时刻可能确实需要钱,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练书法,归根结底,书法家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同样是花钱,如何具备相应的价值而更具意义呢?这让我想起整整四年前——2015年9月28日的“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共展出台静农的书法佳作以及台静农的知交老友所赠笔墨丹青共计80件。我至今依然记得刘正成先生的感慨:“台静农的书法是既工且贵的一个很好的代表。匡时这个市场引领我很感动,这是正能量。今天我们安徽老乡,如果有纪念馆赶快给安徽省打报告,这个作品都拿到你们纪念馆去收藏,向国家财政部申请资金,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值钱的东西,不能论平尺去卖。这是我的感受之一。”“台静农书法为什么拍卖会上别人要用真金白银来买呢?他的书法价值在什么地方?是要引起我们的思考,他的书法并没有按二王的点画结构来写,但为什么令人心动呢,并作为一个时代的很优秀的代表陈列在这个地方?可以断言,今天中国书协获兰亭奖的大部分作品,以后要扫到文化垃圾里边去,而台静农的书法肯定要流传下来的。建议安徽的纪念馆趁这个台静农最低价位的时候赶快买进来,买进来的目的其实是我们要看可以到那儿去看,如果你拿一件我拿一件我们看不到了”。然而,这样的呼吁并没有得到响应。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展览现场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展览现场

同样是“挥金如土”,有时却可以展现云泥之别的个人情怀和人生志向。前不久,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武英殿,专门举办了“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中国收藏界,张伯驹就是一个传奇。启功先生评价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说起张伯驹,最先想到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其实,张伯驹被人熟知并不因为有四公子之一的头衔,而是把价值连城的国宝留在了中国。张伯驹出生在显赫的官宦世家,殷实的家境让他从小对书画收藏鉴赏,为此不惜耗尽万贯家财购买顶级国宝。张伯驹从30岁开始购买收藏古代书画,诸如西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白《上阳台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的《山居图卷》等等。其中任何一件书画,都是价值连城。张伯驹曾有言:“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这些花费巨资,付出艰辛代价的字画,张伯驹最终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成为北京故宫的镇馆之宝,因此有人称“半个故宫都是张伯驹捐的”。为何要这样做?张伯驹晚年说,“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

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西晋陆机《平复帖》

西晋陆机《平复帖》

隋展子虔《游春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

当然,有些事和有些人,本身不具可比性,无论品位还是档次都达不到,眼界和胸怀则有霄壤之别,看起来仅仅一线之隔,却是一生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这是一种“驾驭金钱”的能力。

当“金钱万能”的观点渗透到整个社会,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挟裹着潮流,扭曲了言行。大多数情况下归咎于潮流如此,殊不知,潮流就是多数人选择的总和。金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最终取决于人的态度和方式等因素。书家的本质是文人。文人的价值取向必须兼顾精神和物质,侧重于精神。物质有基础性作用,但根本性的作用在于精神。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所谓“欲壑难填”,物质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但最终不能取代精神作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述起来可能非常复杂,故以“贫、穷、富、贵”四字论述。“贫、穷”和“富、贵”虽然很多时候连起来用,却有根本区别。说一个人“贫”,主要是侧重物质,缺乏金钱,不得温饱,“穷”则是精神困窘,可以指仕途坎坷,不得升迁。“贫”的反义词是“富”,“穷”的反义词是“达”。“富”也是侧重物质基础,家里多有钱,“贵”更主要是强调精神的高贵,自身的文化底蕴。一个人可以“贫”,但不能“穷”,“穷的只有钱”,就变得非常可怕,要追求“贵”而不只能“富”。孔夫子说过:“贫人视其所取,穷人视其所为;富人视其所与,贵人视其所举。”什么意思呢?“贫人视其所取”,意思是有的人贫困久了,穷怕了,一旦遇到发财的机会,就会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有德之人,纵然贫无立锥之地,但安之若素,不发不义之财,所以,贫而有骨有格的人,虽贫犹富。“穷人视其所为”,意思是人穷志不穷,不自怨自艾,不自卑自怜,而是立志奋发,虽然穷困,但所作为都有正行,虽穷而有人格,非圣即贤。“富人视其所与”,意思是有钱不代表有德行、有智能、有人缘,要看其如何用钱,懂得布施,如果钱财用于正道,利于大众,造福人群,才是智者所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贵人视其所举”,言下之意,人的尊卑贵贱,不在于高官厚禄,而在于他的行为举止,是否能够绽放人性光辉。有的人地位卑微,清白持家,从而成为真正高贵的人。

有钱和无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书家,书法家要学的不仅仅只是书法本身,而是学会怎样与金钱打交道,具备足够的生存或者说生活智慧。假如一个人完全沉迷于所谓技术训练,拼命参加比赛,满脑子都是发财的梦想,由此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生活情趣,最终多半会步入死胡同。古人强调读书明理,“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才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拓展书家的审美、修养、素质、眼界、心胸、格局的最佳方法,必须避免只盯着技法、展赛和名利等各种欲望,全身心投入到对生活的热爱中去,简单有时意味着更美好。现实的悲剧在于,一方面普遍为书法圈演变为“名利场”而焦虑,另一方面却挡不住对于金钱的过度渴望。对于一个真正有志于书法的书家来说,创作出经典作品近乎“使命”,名利永远是副产品。一旦如果只有钱才是唯一可以带来安全感的见证物,这已经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病了。

    版权声明:

    来源为“视点网”均为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作品内容有误,或对版权等其它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创意“年轻力”大Battle!深圳航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召集开启!

    • 科技
    • 2022-11-06 17:44:43
    • 1553
    • 佚名

    创新无境,活力向新。此次【深圳航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每一位有着好点子、好创意的设计师,提...

    诗海拾贝·杞福中秋——华宝枸杞少儿朗诵大赛圆满结束!

    诗海拾贝·杞福中秋——华宝枸杞少儿朗诵大赛圆满结束!

    • 资讯
    • 2022-09-14 07:29:00
    • 37098
    • 佚名

    岁岁金秋今又逢秋,又是一年月上中天、花好月圆日。9月10日上午,“诗海拾贝·杞福中秋”华宝枸...

    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学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暨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

    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学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暨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

    • 教育
    • 2022-04-30 08:25:31
    • 16304
    • 佚名

    在西安铁一中分校马丽杰老师的鼓励下,初中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畅谈感悟,在“园艺疗法”中...

    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九年制学校隆重举行“11月行规小达人”颁奖仪式

    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九年制学校隆重举行“11月行规小达人”颁奖仪式

    • 教育
    • 2021-12-13 17:43:03
    • 9559
    • 贾侦 蒋义清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关工委和省教育厅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求,培养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