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

  • 2020-04-01 02:46
  • 科技日报
  • 洪恒飞 江耘
  • 48233

暮春3月,置身安吉余村,可远观竹海滔滔,近看溪水潺潺,引来诸多游客品味乡土、回归自然。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安吉县。走访安吉余村,与村民、创客亲切交流后,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了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2020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成色。如何构筑绿色发展的小康社会,可从安吉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15载的践行中获得启示。

告别旧式思维余村实现蝶变

“晴天,抬头难见蓝色的天空;雨天,溪水呈酱油色,村路泥泞难行……”站在一尘不染的柏油路上,回想起曾经矿山、水泥厂遍地的安吉余村,潘春林恍若隔世。

2003年,余村壮士断腕,放弃原本倚重的矿山产业,开展环境整治,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唤醒了沉寂多年的绿水青山。

有感于此的潘春林转变思维,从矿区工人跨界成为余村最早的农家乐店主,带动了余村乃至安吉县开办农家乐的热潮。“我们把余村的绿水青山图片,配上极简的文案,发在网上就很受欢迎,真是沾了生态发展的光。”潘春林告诉记者,没有好山好水就不会有今天的余村。

习近平总书记此番考察余村,也专门走进了潘春林的农家乐——春林山庄。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到余村考察,并称赞当地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是“高明之举”。在那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依托竹海拓展竹制品产业,再逐渐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椅业、林下经济……15年来,余村坚持以实际行动诠释“两山”理念,吸引八方宾朋慕名而至。

2019年,余村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也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了49598元。

建设创新县域植入多元业态

在安吉县青创农场内,时常能看到一群盘坐在绿草地上的年轻人,就某个农创项目进行头脑风暴,边月明就是这群创客中的常客。

“留恋家乡的万亩竹海、绿水青山,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在城市里工作,毅然返乡发展特色农业。”青创农场负责人、安吉县美人指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边月明介绍,这些年来一方面依托好山好水,同时不断改良传统技术,培育了不少精品水果,亩产效益可达8万元。

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边月明就提到他的葡萄已经卖到268元一串。“总书记都对我们的‘高价’葡萄感兴趣了,还特意问了很多细节。”边月明说,未来要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农创客队伍,一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安吉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除了发展高端农业外,还成为了科技创新胜地。就在近日,安吉的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科创板IPO注册。

东方基因在疫情期间还充分利用自身试剂研发的优势,成功开发一款PCR、二款胶体金试剂,用于疫情的防控。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拒绝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服务优化,引进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创新资源,东方基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安吉县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朱家胜如是说道。

“安吉走生态发展之路,并不仅是为了生态之美,还紧扣‘科技’‘生态’两个关键词,发展除竹业、茶业、果业等以外的多元业态。”对于安吉所取得成就,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严力蛟教授如是说道。

经过15年的积累,安吉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建立了“两山”科技智库,鼓励科技企业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及科研院所合作,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平台服务功能,强化政策导向等方面成效显著。

2018年,科技部启动建设的首批创新型县(市)中,安吉县就位列其中,成为了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主题的创新型县。

调和“恒久”矛盾留住绿色乡愁

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势必要牺牲生态环境?

在严力蛟看来,这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取决于处理方式。

2003年,安吉县决定生态立县后不久,乡镇之间,不少村民因为矿山关停收入锐减,纷纷在房前屋后办起了小企业,生产竹凉席、竹筷子等,造成污染。

据了解,在余村,时任村干部带领村两委通过规划设计,建起了工业园区,促成7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入园,对排污进行了严格要求。面对村民追求毛竹产量最大化,大量使用农药除草等情况,当地严禁喷洒农药、提倡自然堆肥,保护了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产出的竹笋也更绿色优质。

“处理得不好,才会有矛盾;安吉县不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以及大量消耗资源作为代价,而是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总结出了一份参考答案,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共生共融。”朱家胜说。

“调和的节点在于基层,安吉县以生态优先一以贯之,村镇基层很重视规划及其落地,而且基于公开透明的考核体系、奖惩制度,村干部才能把老百姓调动起来。”严力蛟说,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生产力,又留住乡愁,除了安吉县,浙江的德清县、桐庐县、临安区等多地摸索出多种做法,“相信通过各地的探索,绿色乡愁将出现在中国更多地方”。(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耘)

相关阅读

轨道上的浙江,金华打造浙中枢纽

  • 百家
  • 2024-08-01
  • 46118

3月11日,新安江特大桥4号主墩“0”号块完成浇筑、塔肢顺利封顶;4月2日,跨杭新景高速公路特大桥...

浙江14岁女孩确诊“天才病”,阿斯伯格综合征引关注

浙江14岁女孩确诊“天才病”,阿斯伯格综合征引关注

  • 奇闻
  • 2024-07-13
  • 31349

近日,浙江一名年仅14岁的少女小祝(化名)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一消息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同心共铸•情系甘孜——记浙江省人民医院潘红英主任的公益之行

  • 健康
  • 2024-07-11
  • 45412

“同心共铸,情暖甘孜——‘同心·共铸中国心’2024甘孜行&rd...

浙江“大花园”通道建设,衢丽铁路取得突破性进展

  • 百家
  • 2024-06-23
  • 48593

6月19日,衢丽铁路施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中铁十局承建的新建衢州至丽水铁路横山隧道顺利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