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澄城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澄城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与思考

文/澄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杨武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期,笔者对澄城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工作现状

澄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辖9镇1办160个行政村14个社区,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万亩,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大部分地方都属于农村。近年来,该县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垃圾处理逐步规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巷道,有效改变了过去垃圾乱扔、随意丢弃的现象,初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四级保洁机制,彻底解决了昔日“垃圾随手扔、污水随处倒”的问题,为营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

(二)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建立王庄水洼沼液无害化还田利用、安里东富庄深坑发酵全量还田两个示范点,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建成简易粪污封闭贮存处理设施。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污染逐步减少。

(三)植树造林力度加大。采取营造林带、新建绿地、补植补栽等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片林、景观通道、庭院绿化、四旁绿化建设,全面加强通村道路、主干道等两边的绿化工作,行道树风景越来越美,镇村利用春、冬季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村边绿树环绕成了靓丽的风景线。

(四)环保意识大幅增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政策,农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一定的认识,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投身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逐步养成了自觉收集垃圾习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存在问题

虽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客观来讲,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农民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相对落后。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养不高、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等影响,农民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废旧农药包装随处乱扔、废旧地膜不及时回收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根深蒂固,污染环境的主体庞大,难以根治。

(二)散养畜禽养殖业产生了环境问题。除规模养殖外,全县范围内还有许多300头以下生猪养殖及大量散养户,大部分农户都有自己的猪舍且都建在房前屋后,部分沼气设施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农村沼气池等标准化处理设施不到位,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不到位,粪便资源不能得到更有效的综合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三)环保方面配套设施需要加强。由于农村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环保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实施难度较大。环保基础设施普遍供给不足,村庄排污管道、沟渠不健全、雨污不分离,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或农村污水处理站也难以运营,陷入“容易建难运行”的困境,环保设施与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

(四)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农村环境没有地域、行业界限,由于缺乏规划和组织领导,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体制,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量较为分散,投入受到限制。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要素保障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科技支撑不够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用系统化思维推进,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一)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等因素,兼顾规划可操作性和群众意愿的统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编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坚持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适时开展联合督查,建立资金分配与污染治理工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益。

(二)广泛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坚持把增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多种群众喜间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抵制和制止各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从治理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观念和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建环境优美镇、生态示范村,通过典型带动,培养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和卫生生活习惯,争做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新型高效肥料、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控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加大废旧地膜,废旧农药包装的回收利用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推进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清理工作,建设大中型沼气、粪污处理设施,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地膜污染的治理力度,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四)开展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巷道。以清洁村庄、清洁田园为抓手,突出抓好“五清”,即清理村庄及周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清理门前屋后“三堆”,清理国省县道沿线杂草和垃圾,清理渠道和沟塘杂物,清理田间地头地膜、反光膜、套袋、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设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完)

相关阅读

陕西省澄城县举办秋粮作物“一喷多促”现场培训会

  • 三农
  • 2024-07-29
  • 40521

为促进秋粮作物抗旱保产,减轻农作物灾害损失,近日,陕西省澄城县秋粮作物“一喷多促”现场培训会...

陕西省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走在前做示范

  • 资讯
  • 2024-07-27
  • 35946

近年来,澄城县充分发挥央企定点帮扶优势,聚焦教育、产业、民生、就业等方面,开展高规格、深层次...

陕西省澄城县多举措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打造澄清碧水

  • 资讯
  • 2024-07-15
  • 25350

今年以来,澄城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以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狠抓项目...

陕西省澄城县数据局挂牌成立

  • 资讯
  • 2024-07-13
  • 36671

日前,澄城县数据局挂牌成立,在县政府办加挂数据局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