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绣周总理 ,人民的好总理 ,鞠躬尽瘁为人民 ,我们想念你。
大家好!党的故事我来讲!我是延安慧泽小学陈美成。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常想回延安看看,看看延安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但由于工作繁忙,他的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1973年越南的客人到北京后提出要到延安去看看。此时的周总理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病情,欣然答应。
周恩来回延安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延安城乡,传遍了各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延安城。马路两边人头攒动,人们翘首期盼、焦急等待着周总理的到来.....
总理一下飞机,顾不上擦掉头上的汗水,冒着酷暑登宝塔山。当时南川河上没有桥,枯水季节的河床虽然河水可以见底,但常年堆积了厚厚的沙土,车子刚跑百十米就陷进了淤泥里,再也动弹不得,司机用力踩着油门,警卫员和工作人员都下车,从后边推,还是无济于事,结果两条腿也快陷进一尺多厚的泥潭里,想拔都很困难。闻讯赶来的延安群众看到总理的车子停下了,他们蜂拥而至,有的连鞋都顾不上脱就跳进了淤泥,自发的组织起来帮忙。“总理好,总理好!”“总理你回来了!”大家把总理的车子围住,连声向总理问好,撸起袖子用力拉、使劲推,“一、二、三”就这样,把总理连人带车稳稳地抬出了南川河,抬出了淤泥。
总理徒步登上宝塔山,急切的询问起延安百姓的生活情况、烈士陈有才坟墓的寻找情况。当总理得知乡亲们还过着缺衣少食,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光景时,他含着泪自责地说:“国家解放都这么多年了,根据地的人民还过着这样贫苦的日子,我作为一个国家总理,对不住大家呀!”当他得知,陈有才等烈士的坟墓还未找到时,他慢慢地转过身,面对着崂山方向,默默的站着,微风吹起他老人家鬓角的白发,他的眼睛湿润了.....
当天的晚宴上,听到延安的负责同志表示:延安要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决心后,已经身患癌症的总理不顾医生的劝阻,竟高高举起了酒杯,他说:“等你们把延安建设好了,我再回来!”一句承诺给延安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1973年总理回去后,筹集自己的稿费生活费,捐款修建了宝塔山下的这座桥,1975年建成。人们为了纪念周总理把这座桥起名为总理桥。四十多年过去了,延安人民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如今的延安交通四通八达,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今年,延安最后两个贫困县也“脱帽”,总理的愿望实现了,这是对总理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