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守正创新—访中国画院陕西分院副院长赵亮
- 2017-02-28 17:22
- 视点陕西
- 张宏安 张言伟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文艺作品“有数量没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您对改变这种现状有什么见解?
赵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当今社会,可以说书画活动很热,老年人和青少年都在书写。会写、不会写,写好的、写不好,都在写,成了一片书画海洋。应该讲这种现象是好的,积极向上,形势喜人。但是,真正达到古人名人高度的文艺作品很少出现。那怎样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去改变这一现状呢?我想了很多,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家,怎样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我个人认识和体会有七个方面。一是个人兴趣和情怀。热爱这门艺术,决心立志,这是关键的第一步;二是要从理论上着手入门。学习文化,提高文化、文学水平。没有文化程度,就没有鉴赏能力;三是勤奋、吃苦耐劳。坚持苦读勤学。楷书是各种字体的基本功,以楷书为基础,选贴、读贴、练贴;四是灵气加悟性。善于学习和观察他人的长处、优势,取长补短。在品读,观赏中提高自己;五是向大家、名家学习,敢于攀高峰。把眼界放宽、放大,心到手到,手到心到;六是敢写、会写、能写、能画。在实践中,在各种场合锻炼自己的书法创作,绘画水平和能力;七是多读历代名人、名帖、大家的名言名句。得到高人、名人、名家的教诲,使自己不会走弯路。
记者:您谈谈书画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怎样去继承和发展?
赵亮:继承和发展是书画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那怎样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呢?我认为,必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临摹”。临摹古代名人名帖,求形神韵具像是继承的基础;二是“立住”。名人碑帖、范贴的神韵为自己所得所用,奠定书法的根基,字形定型;三是“变通”。多听、多看、多读,广泛吸取他人长处,不囿成规,练就自己的风格体貌;四是“创新”。融会贯通,取优用宏,寓学于点画中,取精于笔墨中间,自成一格,卓成一家。这就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古今名人书法家、画家成功的规律和经验。
相关阅读
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成功主办“西班牙华裔少年西安行”活动
- 教育
- 2024-08-02
- 5433
2024年7月28日下午,由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主办、西安市未央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承办的...
122.5部/百人!中国手机普及率创新高,上海人均手机拥有量最高1.85部
- 科技
- 2024-07-30
- 2821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消费升级,2023年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再攀高峰,达到惊人的122.5部/百人,标志...
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立足“热线·首发”专项深办创新三策高效高质做好群众工作
- 资讯
- 2024-07-29
- 9201
近年来,扎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的沂水县夏蔚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首发,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