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守正创新—访中国画院陕西分院副院长赵亮
- 2017-02-28 17:22
- 视点陕西
- 张宏安 张言伟
经过学习和临摹大家、名人作品,使自己书写应手得法,站立平衡。如果说,没有临帖习摹,或者说没有认真临习,实际上写的字还是自己的自由体,野路子,没神、没形、没韵,是根本站立不起来的。有些人练习书法了好几年了,书写水平总是不进步,提高不显著呢?实际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认真临帖、习贴,甚至说没有临帖、习贴。随便拿起笔来就是自由写,书写钢笔字,铅笔字是什么样,拿起毛笔来还是什么样。这只是书写,而不是写书法。写字,是工具而不是艺术;书法是艺术,供人欣赏的。书法书中有法,这是书法最根本的道理。我观察到,许多人平时写字不讲究书写法则,随心所欲,随便写,有些人写的字还不认识。这种自由体,就像一条长蛇,纠缠在你的手挥之不去。你要想把自己字写成书法好作品,必须要按照古人留下的精品字帖刻苦认真进行临帖、习贴,对照一本好字帖深入细致的习贴,在书写的过程中还要增强自己的“悟性”和记忆的能力。只有这样,写字习贴过程中才能会逐步改正自由体,写出来字才受看有味道,被人喜欢。这只是第一个阶段。光临别人的贴还是没有大的出息,还必须要进行第二个阶段,就是有发展变化。由“真临”改变成“意临”,既有贴上的东西,又有自己的东西,还有通过读贴杂糅进来的东西,这样就可能出现一种新的效果,也就是说“创新”,书写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自己的“字体”。
古代,真草隶篆早已定型,我们在书写的风格上进行“变化”和“创新”,我认为,是好的。哪怕小小的变化并有特点,也是一种创新。那种故意“狂”、“怪”、“丑”作为创新特点的书写,我是不称赞的,不敢苟同。随便一笔而挥,不加思考,不用功力,不吃大苦,这种书写态度,不良作风,对青年人,甚至一部分中、老年人都有冲击力,这不是好习惯、好作风。这种不良现象,需要我们书画组织机构和书画老师正确地引导,走优良传统的路。要求每个书画家严格要求,带头作表率,要走“临帖、立志、变化、创新”和继承、发展的道路,才能引导广大书画爱好者往这方面发扬光大。
相关阅读
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成功主办“西班牙华裔少年西安行”活动
- 教育
- 2024-08-02
- 5433
2024年7月28日下午,由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主办、西安市未央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承办的...
122.5部/百人!中国手机普及率创新高,上海人均手机拥有量最高1.85部
- 科技
- 2024-07-30
- 2821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消费升级,2023年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再攀高峰,达到惊人的122.5部/百人,标志...
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立足“热线·首发”专项深办创新三策高效高质做好群众工作
- 资讯
- 2024-07-29
- 9201
近年来,扎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的沂水县夏蔚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首发,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