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与国情相契合
- 2017-03-29 22:46
- 北京日报
- 吴志攀
原标题:现代大学制度怎么建才“管用”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与国情相契合,要与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以及剧烈变迁中的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难题。比如,大学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大学缺少办学自主权,在很多方面缺乏必要的规范,法制不健全;在一些高校,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学术风气不够纯正,办学质量不高,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等等。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而且,我们还必须老实承认:在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现代高等教育,实在还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中国建设现代大学的时间才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间也几经曲折,真正静下心来埋头办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大学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很难一蹴而就。我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急不得。
同时,上述问题或许也并非中国大学所独有,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全世界的大学,都正在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大学与市场的关系。在发达国家,有些大学与市场走得太近,市场的逻辑影响了学术的独立,大学沦为经济力量的附庸,这也是值得警惕的。
现在,我们需要回答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怎么样让大学真正成为研究高深学问、培养创新人才、孕育时代精神、引领社会风气的机构,而不是一个官僚机构或者公司?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和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一个很热门的词,但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我认为,简而言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能够明确界定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学内部的权力结构,保证大学实现良好治理的制度体系。
为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我们一方面需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中国大学制度的本土资源。这些本土资源,才是我们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最重要的基础。我们要认识到,这些资源并非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尽管有些东西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带着“土”或者“苏联模式”的印记,但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合理性,甚至有着丰富的智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本土资源,渐进地、稳妥地推进改革,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而非简单地从西方移植。
相关阅读
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成功主办“西班牙华裔少年西安行”活动
- 教育
- 2024-08-02
- 5433
2024年7月28日下午,由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主办、西安市未央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承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