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部门打击不合理低价旅游 强化监管是关键
- 2017-04-08 11:58
- 南方都市报
- 叶祝颐
原标题:治理不合理低价旅游关键还在监管
旅游部门打击不合理低价旅游,不仅要查处上级部门移交的案例,也要主动出击,强化监管,督促旅游行业提高服务质量。
记者4月7日从昆明市旅游委获悉,国家旅游联合检查组2016年末在昆明进行“不合理低价游”专项督查时移交的案件线索,目前已处理完毕。20余家涉事旅行社被重罚,其中3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记者了解到,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及其引发的强迫消费、欺诈消费等一系列问题,云南将实施“史上最严厉”的22条旅游市场整治措施,通过全面取消定点购物等措施,彻底斩断“不合理低价游”灰色利益链条。(4月7日中国新闻网)
虽说低价旅游很经济,但是伴随低价旅游的却是强迫消费、半路甩客等旅游业痼疾。低价旅游并不实惠。《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明文规定,“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背离价值规律、低于经营成本的旅游报价实际上涉嫌违法。《旅游法》已于2013年开始实施,然而,一些旅游电商与旅行社依然以超低团费揽客,强迫消费屡禁不止。
游客出行本是为了放松身心,结果掉入旅行社设计的“低价陷阱”,高兴而去,扫兴而归。这既在游客心中留下伤痕,也伤害了旅游市场的健康肌理。昆明市旅游委针对国家旅游联合检查组移交的专项督查案件线索作出处理,重罚20余家涉事旅行社,其中吊销3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给旅游市场下了一场监管及时雨,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据业内人士介绍,团队旅游市场的现状是,由于门票、住宿、餐饮费用不断上涨,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旅行社多采取压低旅游报价的手段,吸引客源,然后从旅游质量打折、频繁安排购物等环节中补足。多数导游不在旅行社拿工资,或者底薪非常微薄,他们的收入依赖于游客购物、参观自费景点,从中获取佣金、回扣。越是旅游市场开发较早的地方,这个问题越突出。导游吃回扣、拿提成的潜规则更是十分盛行。
旅游行业低价吸引游客,增加购物频率,黑导游横行,直接冲了《旅游法》的红灯。旅游行业大幅提高团费吸引不到客源,沿袭低报价潜规则,增加购物频率,游客又不满意。这对矛盾貌似不可调和,其实不然。
治理“不合理低价旅游”,有利于旅游行业合法有序竞争,为游客提供透明的消费环境。但是治理“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会否成为旅游行业大幅涨价的借口,游客经济负担会否增加,旅游市场如何博弈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如何提高旅游品质,值得探讨与思考。旅游管理部门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清理零负团费潜规则,旅游产品报价走向透明、真实,有利于提高公众旅游质量,无疑应该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旅游部门打击不合理低价旅游,不仅要查处上级部门移交的案例,也要主动出击,强化监管,督促旅游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如果旅游行业无序竞争状态被打破,旅游报价回归合理水平,游客旅游质量得到保证,旅游潜规则逐渐消除,旅游业界声誉好转,对于实施国民休闲计划,激活公众观光热情,大有裨益。否则,不合理低价旅游屡禁不止,黑导游依然横行市场,对景区、旅行社、导游、游客都没有好处。
相关阅读
母亲参加40元桂林旅游团儿子报警后续:妈妈被遣返!谨防低价旅游陷阱
- 旅游
- 2024-07-15
- 34838
7月14日晚,海南男子曝母亲欲参40元桂林游被阻,虽上车终被遣返。他遭威胁,母被劝删视频,因揭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