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朋友圈看“东方智慧”吸引力
- 2017-05-14 22:01
- 新华社
- 李斌 郭奔胜 沈虹冰
高峰论坛:用东方智慧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今天,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互利的合作纽带越来越紧密,共赢的伙伴网络正在织就。
“如果用简要的词概括‘一带一路’的内涵,首先出现的应是‘互联互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说,“以‘五通’为内容的互联互通方案,是‘一带一路’的精髓。”
互联互通,连着互惠互利。“一带一路”倡议至今,逐渐发展为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作为倡议者,中国更是积极行动,率先实践。
——在中亚,中国西电集团先后为五个国家的电力客户提供了上亿美元高中压交流输电设备,用稳定优价的“中国制造”在当地树立了良好口碑;
——在毛里塔尼亚,福建宏东渔业建设的远洋渔业基地,为东道国解决了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地交口称赞的“中国伙伴”;
——在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每年吸引10家以上中国制造企业入驻发展,填补了当地多个制造领域的技术空白,被称作泰国“工业唐人街”……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隐含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兼济天下”情怀。中国在努力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中华文明向来强调守望相助。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赵可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均衡发展的良好愿景。
“合则强,孤则弱。”专家指出,“一带一路”不是古代商路和航路的简单重现,而是包括陆上、海上、航空、能源和通讯等各种资源的大通道,是破解世界经济一体化困局的中国新方案,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将使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打造高效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遵循,构建更加紧密和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构建更加公正、均衡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