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2018-10-05 21:50
- 21世纪经济
- 佚名
- 32545
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将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规划》提出,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文件时提到,《规划》要求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两个方面,明确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新路径和新要求。
专家和农业系统干部分析,这份文件是关于乡村振兴的全方位的顶层设计文件,对于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新集体经济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阐述,给城乡关系有了新定位。
重塑城乡关系
《规划》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
文件从四个方面提出重塑城乡关系,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其二是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延续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其三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其四是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长期关注农村问题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表示,文件对城乡关系给了新定位,即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内部发展双轮驱动。这个显然是要对应西方的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兴,乡村衰,现在中国是要两边都要兴,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必须要重视城乡关系。
文件还提到,要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另外,强化规划引领,抓紧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