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融化“问题学生”的心里坚冰
——浅谈子洲县冯宁老师成功辅导一位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经验
文/蔡永恒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接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的确,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
“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我们最大的考验。我们老师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冯老师室外与马晓凤交流谈心
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一些“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坏”帽子,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应该最大限度的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这时就需要教师用“心理问题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爱融化孩子心中的冰块,促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冯老师和马晓凤课间活动一起玩跳绳
冯宁老师是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的一位心理辅导老师,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他刚调到该校就听说六年级马晓凤是非常的“有名”:贪玩、不做作业、手脚不干净、还经常爱撒谎。着实让老师头疼、家长犯愁,同学们对她有很大意见。于是冯老师就先从她身上的闪光点开始,鼓励她、表扬她、帮助她,同时还经常和家长联系。一天早上,一位小卖部的老板来到学校反应,说马晓凤多次潜入店中偷钱,累计几百元。于是冯老师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跟她交流,谈心:“为什么同学们不愿意和你玩?”“我想认识一个新的马晓凤。”“现在是个文明法制社会”等等。一开始一口咬定没这回事,但渐渐的她对冯老师吐露了真言。原来爸爸妈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有4个孩子,就靠种地和放羊维持生活,经济拮据,平时对她管束很紧,基本上不给什么零用钱,她想买的东西因为没钱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