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医学院校友蔡蕾:她在浦东机场做咽拭子采集 和病毒“面对面”
- 2020-03-27 21:35
- 澎湃号
- 济大学医学院
她是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一名医生
她守护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她是一名国门卫士
同舟共济 济人济事济天下
她是同济人
精诚济世 明道致远
她是同医人
蔡蕾
同济大学医学院2004届本科
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签名医生,负责上述国家签证前体检工作
中共党员,党龄18年
我们有幸在3月22日连线蔡蕾校友
听!来自前线的声音
上最前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蔡蕾看到当年的同学们自疫情开始便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武汉、上海的前线,她也迫不及待地希望出一份力。随着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口岸疫情防控成为外防输入的主战场。3月4号,上海海关紧急动员,抽调有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增援口岸现场。蔡蕾作为曾经在临床工作8年的医生,终于有机会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在接到单位动员信息的第一时间,她向科室领导报名,表达了积极想要参加防疫工作的意愿。很快,她接到了确认的信息,单位对准备参加防疫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和动员。3月5日上午,她接到单位人事处的电话,下午1点即到达浦东国际机场,随处可见的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让她顿时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肩上的责任。
得益于前期的业务培训和思想准备,在熟悉了口岸工作的流程后,她满怀信心地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主要负责入境旅客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采集。
穿着防护服的蔡蕾校友
筑牢第一道防线
根据全球疫情的发展趋势,口岸工作流程一直在动态调整,疫情防控的重点国家也从最开始的4国扩大到了目前的24国,学习最新政策是蔡蕾每次上岗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她一直谨记在心,口岸是进入上海的第一道防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是每一个口岸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守住上海的大门,就是堵住输入的源头,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疏漏。
上岗时间为早上9点,直到完成当日最后一个航班的检测才结束。由于近期防控升级,排查范围扩大,全天不间断地有航班到港,一班工作往往要持续到第二天才能结束,几乎是全天将近24小时的连续工作,吃饭休息也只能在航班的间隙进行。对于高强度的工作,蔡蕾说道,“到了岗位上,马上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忙起来的时候根本感受不到身体上的疲劳,而且时间过得飞快。”每到半夜,她和同事们会轮换着上岗和休息,凌晨一两点是一天工作中最难熬的时刻,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也让人感到呼吸困难,“看到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坚持一下也就熬过来了。”
没有人是钢筋铁骨,只是职责在召唤和支持着他们的坚守!
中为蔡蕾校友
直面病毒
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一步,可以说是和病毒的“面对面”接触。乘客张大嘴巴、发出“啊”的声音,采集员则需要凑近乘客,将棉签探入咽喉。采集过程仅有数秒,但取样过程常常会引起乘客咳嗽、干呕,带病毒的飞沫可能会高速飞出,对采集者来说意味着高风险的职业暴露可能。“我尽量动作轻柔、快速和准确,既要采集到位,保证样本的质量,又要减轻乘客的不适。”在风险面前,蔡蕾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工作做到位,保证样本的质量。
据悉,3月13日公布的上海新增境外输入型确诊病例中有一例咽拭子采集就是由蔡蕾完成的。11日,她负责采样工作,当时欧洲疫情爆发,她负责的这架飞机上有一半都是来自重点地区的乘客。那天她一口气连续做了135例咽拭子的采集,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着护目镜、面屏、防护口罩,还戴着三层手套,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咽拭子的采集工作非常危险,但是只要做好防护就能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我们一线的工作人员都做了专业的防护”,她冷静的话语里充满着专业精神。
相关阅读
美国一男子被发现是新冠超级免疫者 血液稀释1万倍仍能杀死病毒
- 观察
- 2022-12-11
- 14359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56岁的约翰·霍利斯被发现拥有“超级血液”,这让他成为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