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探索世遗文化的大众传播
- 2021-06-03 23:12
- 人民日报客户端
- 佚名
由中国文物学会与浙江卫视共同发起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于日前落下了帷幕。在三个多月的陪伴中,节目将目光对准散落在中国大地的文化遗产地,在行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鲜活的世遗文化景观图。
“万里”指的是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走”是节目的体验形态,“单骑”并非是单枪匹马,而是沿着一条单行线——一条穿一双布鞋行走万里河山的单行线,一条怀一颗壮心昭示文化苦旅的单行线,一条用一腔热血保护世遗文化的单行线,迈出了坚实有力、回响声声的步伐。
《万里走单骑》这档节目,填补了世遗文化节目的内容空白,有力探索了世遗文化的大众传播。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数先辈创造的灿烂文明成为民族延绵的精神血脉,中国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正承载着这一精神血脉,历经岁月更迭、风雨沧桑,依旧向我们诉说人的智慧与情感。
《万里走单骑》这档聚焦世界遗产资源的文化节目,将申遗文本中的学术表述转化为电视语言,生动且不失准确地传达给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并且通过开展深入的对话,让观众有启发、有思考,让大家更能理解“世界遗产”的设立初衷,以及中国极力促成各项申遗的深层原因。从这一层面来说,《万里走单骑》成功完成了文化类节目答疑解惑的光明使命。
其次,节目用年轻鲜活的语态讲述历史传承,有效践行了传统文化的青春传播。
《万里走单骑》是单霁翔先生从故宫退休后加盟的第一档节目。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而且在年轻人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总是可以用年轻人的方式把知识点进行通俗的转化。所以,《万里走单骑》从诞生起就是自带粉丝基础和青春基因的。
节目中,单霁翔先生和年轻人融在一起,既有博闻广识的权威感,又有风趣幽默的反差萌,这无形中也呼应了节目的愿望,那就是古老的文化和年轻的朋友也可以拥有共同语言,也可以亲密无间。
第三,节目在循序渐进中立体开拓观众视野,有序展开了细分领域的开发进程。
坚定文化自信,是文艺工作者最迫切的内在需求,我们不仅要把先进文化、新兴文化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而且要走到基层、深入群众,把他们创造的文化传递出来,让更多人共享。
近年来,中国荧屏涌现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节目,其中《中国诗词大会》至今已延续了六季,它从最初的背诗、记诗,已经升级为场景化的评诗、用诗,而且还在不断进化中。《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作为一档新生的节目,在这一季里带我们从考古遗址、工业遗产、农业传承、水利工程、传统民居等不同的维度,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结合专家解读、实地体验、守望行动等多种互动形式,展开了一系列颇具章法的创新,这让我们不禁期待节目能够多做几季,进一步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对我们国内和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力,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样的好节目能够持续升级,不断突破,争取把我国55处世界文化遗产都做一遍,再加上预备名单上的遗产地,这将是一个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
胡占凡(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