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慧斌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都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在我的记忆里,1970年,我刚上小学,大规模的扫盲情景如今历历在目。那时,每个生产小队都设立扫盲班,教室就是饲养室,教师就是每个生产大队设立的小学民办老师或驻队干部。课本是上级发下来的扫盲课本。脱盲标准是能识1500个汉字,会读报、写信就为过关,摘去文盲帽子。扫盲方式为每天晚上集中上课识字与分散互教相结合,主要是不影响农民干农活。教学形式为闲时多学,忙时少学,终年不断。每隔半年县文教局派专人到基层考试验收。那时候大家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都渴望能学一点文化知识,都不愿当“睁眼瞎子”,都争先恐后的积极报名参加扫盲,所以,每天晚上吃过饭,就提着煤油灯学习去了,大家齐聚一堂,有说有笑。他们每天坚持白天干活,晚上去识字班上课,虽然都很辛苦,但也感到荣幸,因为他们学了蛮多知识,认字、算数都会了。
记得那时父母亲也是扫盲班的学员,每天吃过晚饭,父母亲就带我去上扫盲班,一是为了让我多识字,当时我是扫盲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二是让我帮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完不成学习任务要扣工分的。父母亲在几年的扫盲班学习中收获不少,父亲能认写好几百个汉字,能读简单的报纸,会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后来还当了十多年的生产小队的保管和小队长,会记简单的账目。母亲由于生产队的农活和家务活忙,没时间学习,只能会写自已的姓名,会认读简单的汉字和100以内的数字。在小学六年期间,我基本上没有间断过参加扫盲班学习,因此受益匪浅,我提前学会了有关农具、工具、用具、灶具、日用品、水果、蔬菜、花草树木、家禽家畜等名称的认读和书写,以及节日、节气、条据、书信、四则运算等知识,也早已突破了1500字的识字关和100以内的加减乘除法。
自从我上了初中、高中以后,因为我已住校,再也没有参加过扫盲识字班。1981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各村的扫盲班也陆续倒闭了,各级政府都在抓经济建设,农民也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再也看不到农民上夜校的情景了。
1995年中央提出中国各省市逐步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战略目标,其中神木县必须在1996年至1998年三年时间实现"两基"战略目标,所以,神木县各镇村又开始展开了扫除青壮年文盲运动。据统计,1995年大保当镇文半盲青壮年还有657人,全镇共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2所,担负农村扫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的任务,农技校机构健全,并配有专职教师,做到了农技校有教师、有校舍、有课桌凳、有时间安排、有学习内容。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上世纪70年代我还是扫盲班的学员,到了90年代我竟成了一名扫盲教师。经过三年的扫盲识字,1998年,大保当镇仅剩下文半盲13人,扫盲率达98%,1998年10月份,大保当镇的"两基"任务顺利通过省上的验收,扫盲运动从此结束了,成为了历史。
相关阅读
2020年“中秋”再逢“国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 文化
- 2017-10-07
- 28911
2017年10月4日,中秋节,与国庆节上演"喜相逢"。天文专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闰月的结果。...
渭南市青年书画家李伟强: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浓墨绘出大好人生
- 文化
- 2020-12-18
- 11311
1972年生的渭南市青年书画家李伟强。自幼酷爱书画,入伍后随多位名家学习绘画技法,作品先后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