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中曾记载这样一句话:“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意思是说,酿酒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制造灾祸,但后来牢狱诉讼日益繁多,则是喝酒造成的祸患。由此可见,对于喝酒成瘾、酣饮无度带来的危害,古代先人早就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见解。
长期以来,“无酒不成席,无宴不办事”的传统观念在一些党员干部的脑中根深蒂固,“人情社会”“吃喝在所难免”的错误意识依然颇有市场。殊不知,在迎来送往、推杯换盏之间,“玉液琼浆”滑入腹中,思想的“防火墙”就会瞬间坍塌。酒精的阵阵麻痹和身边的声声恭维不仅让其迷失了自我,也忘却了职责使命、突破了行为界限,更败坏了作风形象、阻碍了事业发展,埋下了违纪破法、擅权妄为的祸根。
以酒为“媒”,终将为酒所累。一席饭、一盏酒,看似微不足道、无伤大雅的小事小节,实为漠视党性、混淆原则的大危大祸,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贪污受贿、利益攀附的起点,异化为权力寻租、以公谋私的开端。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公款旅游、违规吃喝、超标接待等现象明显减少,但个别党员干部依旧我行我素、顶风作案,在觥筹交错的酒局中罔顾法纪、甘于堕落,甚至丢掉了自身性命,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沉痛、得到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酒桌文化”为何花样频出?违规吃喝为何屡禁不绝?究其根源,在于个别干部理想信念淡薄,始终心存侥幸,把开展学习教育当成“耳旁风”,将观看警示案例视作“唱大戏”,在一次又一次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享受被人吹捧的快感。此外,一些地方党组织在执行上级决策时打折扣、搞变通,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与管理缺乏关注,对暗藏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视若无睹,导致制度空转、效率低下,从而给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央八项规定是铁规矩、硬杠杠,对于“酒桌上的歪风”、“舌尖上的腐败”,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要扎牢制度笼子,堵塞监管漏洞,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既由风查腐,深挖违规吃喝、请托办事等贪污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究官僚主义、奢靡享乐等不正之风现象,切实斩断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的利益输送链条,紧盯隐形变异新动向。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其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等智能手段,将监督触角从日常工作延伸至“八小时外”的社会生活当中。要强化教育引导,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核心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互动研讨、实地走访等形式,让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沉迷吃喝虽能享人生一时之乐趣,更会带来无穷之祸患,继而真正树立起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
拼命“捂盖子”,不如积极“挑担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以案为鉴,清清白白用好权、严严实实管住嘴,绷紧纪律规矩之弦,时刻做到自警自省,把应有的精力用到解决民生实事、推动社会发展上来,让清风常在、正气长存。
作者:翟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