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易:精准扶贫要迈过“舒适陷阱”
- 2017-09-19 00:42
- 视点中国网
- 星易
贫困群众坐等帮扶、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是一种“福利陷阱”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脱贫后返贫,是一种“返贫陷阱”。两个“陷阱”都要防。(9月17日人民网)
对贫困户而言,“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岂不安逸;对地方政府来说,投点钱、输点血,专供些资源,就能让贫困户收入立马上升,既不费事,效果还立竿见影,何乐而不为?表面看起来,贫困户和帮扶干部都受益,皆大欢喜,实质上却是“伪扶贫”,掉入了舒适的“陷阱”。如此扶贫不能长效,一旦受伤病、市场行情影响,随时都可能返贫。
其实,这种 “伪扶贫”现象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贫困户以“穷”为荣,“穷就要穷出名”“越穷得到的利益越多”,使得他们没有生产内生动力,不想做事,不愿劳动,沉浸在“早迟都会脱贫”的梦想里,向帮扶干部要钱要物,就不愿意自己挣钱,主动脱贫。
同时,在2020年全面脱贫的任务下,即使帮扶干部有牢骚,有想法,但碍于政治任务,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贫困户需要什么就“专供”什么,只要能顺着贫困户心意,尽量给他们更多政策保障,让他们的收入越过贫困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就算万事大吉。
其实大家心理都清楚,靠“输血式”扶贫,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要政府“断奶”,返贫立马出现。但是,要做通一些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解决思想贫困问题,难度依然不小,一些地方不愿意尝试、下苦功夫;同时,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调动扶贫对象生产积极性,是一个缓慢过程,而且风险大,不易在短期内见效,一些地方不想一步一个脚印干。
可以大胆设想,如果精准扶贫不能迈出“舒适陷阱”,继续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输血”中不能自拔,即使能“拖”着广大贫困户迈过2020年全面脱贫“界线”恐怕也会导致众多返贫现象的出现。不是靠贫困户自己创造收入的“假脱贫”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然及时纠正。
在帮扶过程中,基层一定要蹄急步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首先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贫穷问题,始终将贫困户置于生产发展的“主角”,唤醒他们主动脱贫信心,调动发展的积极性,使脱贫的质量得到提高。唯有如此,脱贫攻坚才不会掉进“输血”的沼泽地,只得到表面上的成效。(文/星易)
相关阅读
母亲参加40元桂林旅游团儿子报警后续:妈妈被遣返!谨防低价旅游陷阱
- 旅游
- 2024-07-15
- 34838
7月14日晚,海南男子曝母亲欲参40元桂林游被阻,虽上车终被遣返。他遭威胁,母被劝删视频,因揭露低...
福建永春县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完善老人信息资料 力求精准服务老人
- 资讯
- 2024-04-21
- 42783
为了力求精准服务老人,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于4月10日至4月20日开展老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