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紧扣农村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着力破解农村能人难选、人才难留等问题。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加强农村人才培育,壮大数量和质量,是实现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必须真正沉下心来,选好人、育好人、鼓励人,切实让人才留得下来,充满干事热情,勇于建功立业。
要打开视野选人。不可否认,农村的年轻人外流严重,有的地方已经出现“空心村”,无论是村干部储备,还是产业发展,都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困境。缺少了年轻人,就没有发展活力,没有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最强大的动力。为此,必须打破在本村找人的固定思维,更不能随波逐流地放任,而要积极行动起来,扩大选人的范围,打破一些陈规俗套,多从退役军人、产业大户、创业青年中物色“苗子”,持续壮大人才队伍。
要因地制宜育人。要把“好苗子”培育成人才,由普通群众转变成为民服务的能手,并非一件易事。要常态化组织这些人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经常与他们谈心交心,举办各类党性培训班,将后备人选安排到项目、服务窗口、基层政府跟岗锻炼,不断丰富他们的从业经历,增进对基层工作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基层环境,真正扎下根来,发挥自己的才干与特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要精心呵护助人。众所周知,农村产业发展的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一旦遭遇市场环境、气候天灾等意外情况,就可能血本无归,打击创业的热情。为此,广大基层要多为人才撑腰鼓劲,为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尤其要落实好土地租金、政策补贴等实招,邀请农业科技专家进行辅导,呵护广大创业者一路向前,早日取得创业成功,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同时,对愿意从事基层服务工作的人才,要千方百计提高其经济收入,让他们能干得起劲,后顾无忧。
行百里者半九十。农村人才的培育,必须从思想、待遇两方面双管齐下,激励大家大胆拼搏,在农村干事创业,施展自己的才华。
作者: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