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离不开干部“示范率带”
- 2017-10-17 23:15
- 视点中国网
- 雪山神鹰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双龙镇党委副书记、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柯小海带领当地党员群众开展建设、发展旅游,改变了村庄的落后面貌。以养殖种植、三产经营、旅游开发和村集体分红为主收入。2016年,实现人均收入2.8万元,村集体积累达1800万元。(10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柯小海讲了一句话,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作为一名村干部,你就要带领群众致富,这样群众才能信任你。”中国有无数的乡村,为什么柯小海扎根的这片黄土地能结出“致富果”,还有许多自然条件不错的地方,依然还在为脱贫而发愁?显然,村干部怎么当十分重要。
我们常说,村干部是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羊”。既然要领头,就得率先干,干出样子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自己首先进行尝试,先把风险担起来,然后再带着群众一起干,一起创业增收,过上富贵的生活。毕竟,相比之下,广大传统农民的经济发展意识还比较落后,
我们在柯小海帮助村民致富的“路径”中,不难发现同样的道理。柯小海担任索洛湾村的党支部书记,该村的道路交通、自然环境并不比其他村好,并且属于黄土地,种植传统作物的产量上不去。但柯小海却会另辟蹊径,首先修学校和公路,赢得村民的信任,然后再带着村民组建专合社、打造农产品品牌,创办停车场、运输公司以及旅游项目,使当地村民义无反顾跟着他干,日子越过越红火。通过他的努力,不仅实现本村村民全部脱贫,还帮助近村贫困户增收致富。
与柯小海不同的是,有的村干部缺乏责任担当,总认为村民富不富裕,与自己没有关系,总是把自己定位于上传下达的“传话筒”,或是当村民发展产业的旁观者,不管其死活,不关心集体经济的收入。村民从村干部身上看不到服务的真心实意,又如何会信任依赖干部呢?干部觉得村民不听劝,村民觉得干部不实诚,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既然要当村干部,就得把服务于民放在首位,与村民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只有发替村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并付诸于行动,让村民看到希望,大家才会把干部当成“自己人”,才会跟着村干部一起干,一起种出“致富果”。(作者:雪山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