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荪愚:“廉洁扶贫”让干部好作风回归
- 2017-12-18 18:32
- 视点中国网
- 赵荪愚
云南省进一步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进村入户,紧锣密鼓开展“廉洁扶贫”专项行动,查实解决一批问题,以实际成效惠及贫困群众。(12月16日中纪委网站)
实施精准扶贫,对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来说,意义尤为重大。面临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花大力气,下足“绣花针”功夫,更需要全省上下齐心,干群并肩战斗,共同向贫困发起总冲锋。
几年来,脱贫攻坚的成效令人欣喜,全国贫困人口正以每年超过1千万人的速度递减,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党央的正确领导。但其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扶贫领域的弄虚造假、贪污腐败现象令人深恶痛绝,透支了脱贫的成效,也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依赖,实行“廉洁扶贫”确有必要。
应该说,云南省开展“廉洁扶贫”专项行动试点的初衷令人点赞。当地建立省、州、县(市)、乡镇、村、组、户多级联动“链条式”到底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时限、方法步骤、职责分工、纪律要求。试点乡镇近年来所有下达的项目、资金和扶贫责任进行全面梳理,形成项目清单、资金清单、挂包单位责任清单,并成立专项小组进行检查,效果立竿见影。
其实,要守住廉洁,清清白白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由于脱贫的时间已定,任务重、压力大,各地流向贫困村、贫困户的专项资金种类繁多,这便成了个别党性修养不强干部的“唐僧肉”,他们变着花样,将资金捞进自己的口袋,或是优亲厚友,令扶贫资金使用错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帮到。
实施“廉洁扶贫”,就是要斩断扶贫领域的“黑手”,保证每一分专项资金都能准确到达目的地,真正用到脱贫的关键环节,帮到贫困的群众。但从当前的扶贫形势来看,骗取冒领、优亲厚友现象仍十分普遍,必然拿出断腕的决心,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才能形成震慑。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其在“阳光”下流转,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本网特约评论员 赵荪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