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建议激增10倍 百姓一封信撬动全国人大常委会
- 2017-12-26 22:14
- 红星新闻
- 赵倩
原标题:审查建议今年激增超10倍 普通公民一封信真的撬动全国人大常委会
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婚姻法司法解释24条”,让45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联名提建议要求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了近千件公民提出的针对这一规定的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曾多次与最高法相关部门沟通,并组织相应座谈会,推动解决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最高法根据各方面呼声正在开展工作,近期有望解决。
“婚姻法24条”备受社会各方关注 图据东方IC
备案审查制度,这项不少公民也许并不熟悉的制度,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直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渠道。在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首次提请审议。
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备案审查室主任梁鹰在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透露,对于那些法工委指出了相关问题而制定机关没有及时纠正的“问题法规”,明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开展集中清理,督查限期改正。“超过很长期限没改正的,要曝光。”
今年8月,央视播出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梁鹰在片中露面接受采访 专题片截图
一封普通公民来信
撬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查
一封普通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司法解释有问题而写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查建议信,会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这封信会石沉大海吗?
杭州公民潘洪斌因为一次外地牌照电动车被交警扣留并要送回原籍的事件,就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写了一封信,建议对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籍”的规定进行审查。最终,这封信导致这项规定被修改删除。
今年8月,央视播出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潘洪斌在片中露面接受采访 专题片截图
“备案审查制度会让公民感觉到一丝温暖,感觉到法治的希望。普通公民可以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达诉求,寻求法律救济,而且中间没有任何障碍和门槛。”梁鹰告诉红星新闻,备案审查制度是一道法律屏障,一封普通公民的信,就可以撬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查活动。这无疑可以增强公民和社会对法治的极大信心。
宪法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开展备案审查的职权。那么,收到公民寄来的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如何处理?如何回复?
梁鹰介绍,法工委在收到审查建议后,每一件都要登记造册,且都要有编号,因此绝对不会出现石沉大海的现象。如果不属于人大审查范围内,会转送相关部门,转送同时也会发转送函,要求相关部门把结果反馈给审查建议人,必要时也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馈。而纳入审查范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则会将审查建议发送给制定机关,比如国务院或者“两高”、地方人大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说明、反馈意见,限15天或一个月。
梁鹰说,制定机关收到反馈意见之后,如果表示有问题要纠正,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制定机关认为没有问题,程序并不算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将审查建议发送有关部门,请他们提出意见。如果各方意见一致,法工委会以此为基础形成审查研究意见。如果意见出现较大分歧,则还会再召集各有关方面到一起开座谈会,进行沟通研究。此外,还可能约谈制定机关相关负责人,也可能会约审查建议人面对面听取意见。重大的涉及面广的问题,还可能到地方调研。最后,根据各方面意见,形成审查研究意见,发送给制定机关。
“要予以纠正的研究意见发送后,制定机关不管是否接受,都要及时予以纠正。”梁鹰说,对于问题法规纠正或者废止,制定机关要明确给出意见,比如是否纳入当年立法计划当中。最后,这个结果会反馈给审查建议人,还会抄送给有关方面。全部的流程大约在三个月左右。
“但凡公民提出的审查建议,处理完成之后都会对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