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干部需要“治未病”?

  • 2018-09-12 22:53
  • 视点网(ShiDianNet.Com)
  • 陶雪连

现读《扁鹊见蔡桓公》中所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依然对“讳疾忌医”心有余悸。但合上书一想,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这种悲剧必将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几乎是选择每年去体检,治未病,以防患于未然。

对我们的党员干部而言,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伟大事业的胜利,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还要能时刻紧守自己的心理防线。防止被一些腐败因子慢慢蚕食,需要常常“红红脸、出出汗”。要像对待日常体检一样认真的去防止心理出现疾病。

哪些干部需要“治未病”?

那么,哪些干部需要“治未病”呢?

一是好投机取巧的干部。这些干部总是自视过高,精于计算。即使反腐斗争成高压态势,他们依然在私底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防止被检举揭发,另一方面又极力降低贪腐的道德成本。在侥幸投机的心理作用下,腐败的黑手就越伸越长。

二是一味服从的干部。某些地方常爆出“塌方式的腐败”,往往跟当地森严的层级制有关。比如“部长办公室灯不关,副部长就不敢下班”的报道说明了这一点。在这种上级具有绝对权力的环境中长期浸泡“耳濡目染”,就会对上级的作风进行模仿哪怕明知是违规犯法的行为。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将腐败行为正常化成了“公开的秘密”,而选择贪腐只是为了“融入圈子”。

三是过分会开脱的干部。这种人在发现周围有腐败行为发生时,觉得不“浑水摸鱼”捞一把就是自己太傻。内心坚信“法不责众”,将责任扩散到每一个个体。甚至认为法律有界党纪有限,无法将每一名贪腐干部定罪量刑。不断为自己的违法行为开脱。

四是自我管理过松的干部。一些领导干部在从政之初规规矩矩、谨言慎行。但长期疏于自我管理,开始只接收一些小恩小惠,心理不觉得这些“零花钱”属于贪污腐败。久而久之,扶贫款也要克扣,项目资金也敢截留了。不自觉心理接受能力越来越大,贪腐的胃再也喂不饱了。

究其根本,是有些干部在新长征的路上陷入了“泥沼”,防腐拒变的心理防线还不够扎实牢固所致。要为这四类干部“治未病”,对党的忠诚是一味良药。就要做到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始终以一个普通的服务者自居,敬畏手中人民赋予的每一分权力。真正做一名纯粹的健康的共产党人。(本网特约评论员 陶雪连)

相关阅读

新时代,从“三门干部”到“三门干部”

  • 百家
  • 2024-07-29
  • 48510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的璀璨明珠,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持续深化其内涵与外延,不仅彰...

为年轻干部上好“三堂课”

  • 百家
  • 2024-07-17
  • 29612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年轻干部进入体制内的时间短,业务知识不熟,工作经验不足,需要不...

激活基层干部“拼搏动能”

  • 百家
  • 2024-07-14
  • 20234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

多为基层一线干部“遮风挡雨”

  • 百家
  • 2024-07-13
  • 25058

近年来,六安市把工业强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成长历练最好课堂,做实做细一系列关心关爱举措,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