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留痕”不如“留心”

今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义》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鸣。近日,《半月谈》又刊登一篇《警惕!“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新变种》的文章,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痕迹管理”的热议。

“痕迹管理”本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很好的工作方法。它可以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帮助他们梳理工作,整理思路,促使他们“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应付敷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痕迹管理”被泛化,陷入了过度开发的境地,演变出许多新的形态。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变“为了工作而留痕”为“为了留痕而留痕”,随处摆拍、随时摆拍,“痕迹管理”嫣然成为“痕迹主义”,沦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追本溯源,我们不得不承认“痕迹管理”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用“痕迹”来强化党员干部对工作的责任意识,是为了用“痕迹”来推动党员干部干事的热情,是为了用“痕迹”来要求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解民忧,是为了用“痕迹”向广大群众展现党员干部干事的风采。但“痕迹管理”不等于“处处留痕”。笔者坚信,记录在纸上的痕迹,永远也替代不了群众的满意,比起“工作留痕”更重要的是“干事留心”。一名党员干部只要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始终在为百姓的利益努力,即便是忘记了“自拍”深夜工作照,即便是忘记了“上书”功勋单,百姓也一样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笔者看来,“痕迹主义”丝毫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空耗人财物力,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是越少越好。比起“留痕”更重要的是“留心”,只有党员干部勤勤恳恳干事业、踏踏实实打基础、真真切切为民,才能留在群众心中,才更珍贵更永恒。诚如俗话所言:“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群众需要的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初心和行动。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宋荣军

相关阅读

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立足“热线·首发”专项深办创新三策高效高质做好群众工作

  • 资讯
  • 2024-07-29
  • 9201

近年来,扎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的沂水县夏蔚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首发,以“反映...

沂水县夏蔚镇聚力“三举措”抓实“六方面”持续推进群众工作高质量发展

  • 资讯
  • 2024-07-19
  • 39015

近年来,扎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的沂水县夏蔚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耕这片红色热土...

陕西省澄城县多举措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打造澄清碧水

  • 资讯
  • 2024-07-15
  • 25350

今年以来,澄城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以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狠抓项目...

提升人才工作的“服务温度”

  • 百家
  • 2024-07-14
  • 22868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人才是第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