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小店宋锐:社区零售有机会诞生微信级的超级入口

  • 2019-05-18 21:17
  • i黑马
  • 佚名

再比如华为,华为新出的P30有强烈的渠道品牌曝光需求,于是我们和华为合作,把一些小店包装成华为的主题店。

如果消费者每天路过小店的时候,都看到“苏宁-华为”的品牌,苏宁的强项本来就是3C电子产品,等他想买手机的时候,自然会选择在苏宁买华为。这对于苏宁和品牌方来讲是双赢的。

我们还提供手机的以旧换新业务。小店可以直接完成旧机评估和变现,新机也有专业的销售人员讲解,而且还附赠苏宁电器店的优惠。这样既能有效解决消费者需求,又能反向为电器店做引流。

除此之外,苏宁小店还开设了快递服务专区,作为苏宁快递、四通一达的代收点。因为苏宁小店大部分都是社区店,有能力承接快递收发业务。

对快递员而言,本来可能要花一上午才能送完一个小区的包裹,现在依托苏宁小店,可以直接全部放到小店。节省的半天时间,可以去送其他的地方,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于小店而言,到店取包裹也会反向提高用户到店频次,增加小店流量,促成消费。

小店自发展之初至今,一直在不断进行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优化和调整,未来会有更多的东西融入到小店,比如健身、社区理发、宠物服务、母婴服务等等,这是市场需求驱动的。

总的来说,外部与第三方品牌合作,内部联动苏宁八大产业。小店成为超级流量入口的同时,也通过更多的品牌和服务提高了用户粘性。

现在大家一提到阿里,都会想到淘宝;一提到腾讯,就会想到微信。我们希望苏宁小店也能成为类似的超级入口,让大家一提到苏宁就想到苏宁小店。

如何通过模式升级,抓住更多消费者?

我们对苏宁小店的定位是做智慧零售服务中心,物流、金融、家居、体育等等都可以通过小店这个入口,获得流量。反之,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小店享受整个生态下的所有服务。

理想状态下,消费者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一种服务方式。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开始做苏宁小店。

在2018年开店之初,我们是线上线下双中心的运营模式,通过线上APP和线下店结合,做三公里内的一小时配送服务。但经过一年经营,小店的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前置仓,不仅能承接所有的线上订单,还可以让小店间形成良性周转,同时起到2B和2C的作用。目前一个前置仓大概可以覆盖周边15个苏宁小店。

2C的作用是优化配送服务。原本做配送服务,要挨个店取货,如果附近十家店都有订单,配送员需要每个店都跑一趟再配送给对应的消费者,是多对多的模型,很多时候效率不高。

但在有前置仓的情况下,仓内一条流水线就可以把所有订单的商品分拣好,配送员直接到前置仓就可以取走十家店的订单包裹,效率非常高,也节省了小店人员去打包商品的时间成本。

2B的功能是仓店之间的商品调拨。传统便利小业态的采购基本是T+1的模式,今天发补货订单,明天供应商才能把货送到店。遇到产品畅销的时候很难及时补货,但前置仓可以集中备货,一小时内就能发货到门店,能实现更好的良性周转。

第二是社区拼团。我们叫“苏小团”,这是我们2019年小店的重点业务板块。本质是想借助团长这个人群,通过微信群和小程序的模式,把商品带到消费者身边。

团长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每个团长都要通过对应区域店长的评估,接受统一培训后才能上岗。团长怎么来的呢?我们一个门店覆盖若干个小区,我们把团长定义为这些社区里的“能人”。

什么叫能人?就是社群里最活跃的人,或者是小区业主群里的核心成员。一般对应的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不上班的宝妈,他们熟悉小区里的所有人,而小区的人也信任他们。

我们全国计划要招募十万团长,目前已经招募了两万多,其中北京已经超过2700个团长。这2700个团长分布在2700个社区,这种渠道模式和小店形成很好的互补,覆盖了小店覆盖不到的两类客群:

一是没时间来小店的人,上班族早出晚归,不一定有时间进店消费;二是一部分“隐形”的人,他们的需求需要刺激出来,那就通过社区拼团,商品找人的形式去挖掘出这部分潜在用户。

比如椰青这个产品,如果不推荐,不介绍,可能你一年也不会主动想到买个椰子喝。但我通过社群推荐和介绍,很多人就直接动一动手就下单了。

而且苏小团还可以链接苏宁易购的商品,因为系统和会员都是打通的,下单之后直接走易购的配送。本质上,苏小团是一种多渠道的下沉整合。

但做社区团购这件事并不是什么追风口,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存在这样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是需要主动挖掘的,而社区团购能覆盖这些人群,刺激出这部分需求,那这个模式就顺理成章出来了。

如果什么流行就做什么,永远不会有一个稳定清晰的目标。

下沉小店的空白市场在哪里?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苏宁小店发展了社区店、CBD店、大客流店三大模型。不同业态的服务群体不同,商品结构也不同。

社区店服务一家三口,需要解决消费者的一日三餐,比如粮油调味品、水果蔬菜、早餐等等。社区店打的是共享冰箱、共享厨房的概念,消费者不用储存蔬菜水果等生鲜或者生活用品,直接从小店拎回家就可以。另外,社区店会针对家庭居民开展更加多元的生活服务项目。

写字楼商圈的门店的受众是年轻人,因此会有一些进口食品、现磨咖啡和轻餐饮的产品组合,不会有很多米面粮油调味品。

大客流的门店面积相对小,针对人群情况会做简单易拿的产品,如便当、水饮、鲜花等。

另外,我们双模可切换的无人店目前在也南京试点,白天是正常的苏宁小店,夜间则化身无人便利店,通过技术手段,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延长服务用户的时间。

目前我们是以社区店为主,占了整体的70%以上。过去大部分便利店品牌都在学习7-11等日系便利店,把重心放在写字楼。但其实两国的市场存在一定差异:

一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同。日本的生活节奏相对来说较快,物产资源少,食材物价高,基于此,日系便利店精准抓取客户群体的特点,主营饭团、便当等快餐类中食,便捷即食。这类产品的出现是和国民需求结合的产物。

但中国国情不同。比起天天买盒饭便当,大部分人更愿意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肉,回家炒个菜。因此,日系便利店在中国的商品结构只能满足CBD商圈白领的日常需求。

二是,两国的主力消费区域不同。日本住宅以街区划分,没有社区的出入口,所以也没有社区店的概念。因此一些大型超市会直接开在地铁口,日本人下班后直接在地铁边的超市就买完了。

而中国的区域划分明显,大家选择在家附近的超市买菜,而不在公司附近买。所以我们看到,罗森和7-11的开店速度都非常慢。当然这根本地化也有关,外资便利店缺乏本地化资源,很难有空间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本地化生活服务。

生活习惯的差异决定了中日便利店模式不同。7-11在2004年就进入了北京,当时的北京和2019年的北京截然不同。过去,CBD商圈周边还有社区,但现在职住分离,北京的东西城、朝阳三环这些区域全是四合院或是办公楼。

社区都转移到了四、五环以外,甚至郊区。所以,区域市场已经发生了转移,社区是现在人口密度集中度高的地方。但大部分北京便利店依然都开在商圈写字楼,并没有覆盖到社区,因此我们选择社区店作为切入口。

而且苏宁小店开店的这两年,刚好赶上了北京整治“拆墙打洞”,维护街面秩序的政策,不正规的烟酒小超市、早餐店、水果摊,全部被清理掉了。导致居民失去了一大批购买生活用品的渠道,而苏宁小店正好可以成为这些需求释放的出口。

这种市场变化的信号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时候打败你的并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谁能把握市场的变化。

比如通州成为副中心后,严重缺乏配套设施,我们看到机会,抓住了这个空白市场,计划开到两百家。而原来的办公楼搬空后,办公楼下的便利店自然就经营惨淡了。

相关阅读

定慧寺社区古筝公益课堂奏响童年乐章,儿童才艺汇报评比展新姿

定慧寺社区古筝公益课堂奏响童年乐章,儿童才艺汇报评比展新姿

  • 教育
  • 2024-08-01
  • 33778

为充实辖区儿童的闲余时间,丰富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陕西省榆林市新明楼街道定慧寺社区于2021年...

福建永春县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举办庆“八一”文艺演出活动

福建永春县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举办庆“八一”文艺演出活动

  • 资讯
  • 2024-07-30
  • 43824

7月29日下午,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在该县五里古街华严室举办庆“八一”文...

三团光明路社区开展“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文明创城”志愿服务活动

三团光明路社区开展“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文明创城”志愿服务活动

  • 资讯
  • 2024-07-26
  • 40721

为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志愿服务热情,引导青少年将日常所学知识积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服务社区群众...

大风突袭,社区物业携手解居民车辆之困

大风突袭,社区物业携手解居民车辆之困

  • 资讯
  • 2024-07-25
  • 28955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给三团光明路社区的居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棵大树在狂风中倒下,正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