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怡景:接待上访群众莫犯“冷漠症”

信访是什么?信访反映民生、民情、民心、民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化解信访积案、做好信访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对干部能否担当作为的现实检验。很多时候,来访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有的事情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他们把气顺过来,事情就好解决。(8月20日人民网)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群众到政府部门上访,必定有未能解决的疑团,或是表达自己的诉求,需要干部作出相应的答复,或伸出援助之手。只要敞开大门,摆正态度,设身处地与群众沟通,共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也就能给上访群众一个满意的结果,上访行为就此画上“句号”。可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像避“瘟疫”一样,回避上访群众,不想露面接待群众,即便在无法回避的情景下,也是一幅漠不关系的冷漠样,令群众十分反感,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其实,群众信访并非全是坏事,说明政府工作还有不足和遗漏,通过信访方式能够得到纠正完善,推动执政决策能力提升。相反,如果给信访群众随意扣上“刁民”帽子,不能在信访中正视自身问题,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彼此的不理解和隔阂,干群关系可能逐渐降温,我们党就可能最终脱离群众、失去群众。

从无数事例可以看出,群众信访并非全是为了钱,故意给干部设“难题”,有时纯粹是“咽不下一口气”,想讨一个说法而矣。作为接访干部,首先应该沉下心,主动接待好群众,深入进行沟通,找准群众信访的“症结”,再对症下药,在依法依规情况下作出处理。这其中,不仅要把政策制度讲明白,更要注重对群众心理疏导,打消群众的种种顾虑,增进他们对干部和政府的理解,真正让群众服气、顺气。

但凡一些越级上访、频繁缠访的背后,往往是基层干部过于冷漠、敷衍应付所致。或许,信访的群众理由不充分、诉求过了分,甚至是无理取闹,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方面、多角度找准群众信访的“病根”,在骨子里用药,才能标本兼治,彻底解决问题。否则,心理梗阻未疏通,信访行为就会继续,反而令干部事倍功半,疲于应对。(文/赵怡景)

相关阅读

文旅部: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当地确定,不搞一刀切

  • 旅游
  • 2021-03-19
  • 11041

文旅部网站3月18日发布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

辽宁省沈阳市:各类文化场馆实行预约限流,接待人数不超过核定人数的50%

辽宁省沈阳市:各类文化场馆实行预约限流,接待人数不超过核定人数的50%

  • 资讯
  • 2021-01-07
  • 41362

视点网讯:1月5日下午,辽宁省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沈阳市...

西安市高新十二小学迎来首个家长接待日

西安市高新十二小学迎来首个家长接待日

  • 教育
  • 2020-08-30
  • 13383

视点网讯:(通讯员 田宇)近日,高新区第十二小学全面对外开放,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家长和新同学参观。...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一村支书翘腿接待村民被停职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一村支书翘腿接待村民被停职

  • 热点
  • 2020-08-21
  • 44740

近两天,网上流传一段视频,称钦州市灵山县伯劳镇伯劳村村民反映问题时,该村村支书不仅不理不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