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一片土豆1.5元 涨价潮来了?涨价能否自救?
- 2020-04-08 13:37
- 券商中国
- 佚名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自救
虽然海底捞成为众矢之的,但复工后涨价的餐饮企业又何止海底捞一家。
在海底捞涨价被“抓包”后,同为明星企业的西贝莜面村也屡被网友吐槽涨价。在疫情期间,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最先公开发声,称“现金流根本扛不住”,只能撑三个月。在后续采访中,贾国龙曾表示,预计西贝春节期间一个月将损失7-8亿元。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社会消费品零售下滑最严重的是餐饮收入,1-2月份,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28亿元,同比下降39.7%。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全国餐饮业1-2月实现销售额2900亿元,同比下降60%。
此前,恒大研究院发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指出,因此次疫情影响,今年餐饮行业零售额仅在春节7天内就会有5000亿元的损失。彼时,疫情刚开始爆发不久,海外疫情尚未严重。在全球确诊病例早已突破百万之际,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将更为持久。[page]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月29日至3月3日面向CCFA连锁餐饮委员会成员企业开展在线调查,涉及连锁餐饮集团企业71家,涵盖餐饮品牌201个,门店总数61593个,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连锁餐饮业作为疫情下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20年1-2月企业的营业额大幅下滑。从3月1日算起,5%样本企业表示账上已经没有现金支撑企业运营;另有79%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过3个月。
疫情虽然严峻,但仍挡不住一颗颗吃货的心,餐饮商家们也积极展开自救措施。《报告》显示,91.6%样本企业在疫情期间发力外卖,73.2%样本企业尝试拓展团餐外卖业务。各餐饮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跨界合作,58.6%的样本企业与外部开展供应链方面的合作,51.7%的样本企业探索员工的跨界合作。
海底捞:自2月14日起,于北京、上海提供海底捞生鲜食材售卖服务;2月15日起,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南京等城市部分门店陆续恢复外送服务,其他城市门店也将随后陆续恢复外卖服务,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安全服务,海底捞外送支持“无接触配送”,不提供锅炉器具租赁及入户服务。
太二酸菜鱼:2月24日起,在广州深圳部分门店上线美团外卖;3月13日,太二酸菜将外送服务扩展至北京、上海、厦门、南京等城市,同时支持门店自提服务;为了提升消费者外卖体验,太二将米饭、冰粉、虾仁娃娃菜加量10%;3月20日,太二酸菜鱼宣布延长外卖服务一个月。
眉州东坡:发力供应链,启动平价菜站,把四川的瓜果、蔬菜、调味料、生鲜、成品、半成品以平价的方式服务社区,提供便利;发力外卖,确保外送不涨价,到店自取享受会员价服务;在湖北运营门店作为“战地食堂”,为抗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等免费供餐。
各家餐饮企业自救措施不一而足,总的来看,发力外卖、自提、售卖半成品等仍是主流趋势,其余创新之处主要集中在流量获取和出货渠道建设之上。在自救之外,各地政府发放的大量消费券,也为餐饮企业的复苏助力良多。
而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平稳,堂食陆续恢复,在继续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和胃,将是餐饮企业在第二季度迎头赶上的重要发力方向。显然,单纯以提升价格进行“割韭菜”的方式,有些过于心急和简单粗暴。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我国餐饮行业一直困于进入壁垒低、管理人才缺失、标准化程度不足、融资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呈现市场高度分散、企业竞争激烈的状态。近年来,在头部企业家起标杆作用、同业间学习优化、资本市场关注度提升、“消费升级+网红经济”等多方面影响催化下,行业逐渐呈现出集中化、标准化、连锁化趋势。
疫情结束后,预计会出现餐饮行业加速洗牌的情况,市场集中度提升进程或加快。一方面,大量中小餐饮企业或因现金流压力关闭;另一方面,消费者未来对于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品质服务的要求更高,品牌意识更强,更加注重对于品牌的选择。具有强品牌效应、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充裕现金流的餐饮企业,有望在疫情过后享有一定品牌估值溢价。
相关阅读
苏州吴江区14岁女孩落水利用羽绒服自救 后被消防员营救上岸
- 资讯
- 2021-01-28
- 13888
视频来源:苏州消防1月24日,苏州吴江区震泽镇頔塘桥下一名女孩落水。女孩被湍急的河水往下游冲,...
《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发布,海天程雪650亿身家居榜首
- 热点
- 2021-01-19
- 34036
1月1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列出了前50名中国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