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才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的复兴路

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建议,沿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京杭高铁第二通道”,该线路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目前,该建议已经获得江苏、山东、河北、北京浙江等地共31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签名同意。(澎湃新闻网5月25日讯)

建设“京杭高铁第二通道”的提议主要是考虑了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快速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仅有京沪高铁连接了北京、天津等沿线的少数城市(县市),影响了大运河文化带资源价值的传承、发挥和利用。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疏通于明清,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其丰富的、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不言而喻。

对于公路、航空以及现有高铁网络比较发达的东部城市来说,高铁元素的融入对大运河文化传承和发展真的有很大意义吗?大运河经济的繁荣复兴,需要再建一条高铁线进行刺激吗?运河经济文化重新绽放光彩就没有其它选项了吗?

众所周知,高铁因其速度快、舒适和便捷成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优质选项。“京杭高铁第二通道”的建成必然会对大运河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更多方便,同时也对运河沿线的旅游业带来利好消息。但是,目前京沪高铁、京津城际、宁杭城际、杭甬线、以及正在建设的苏南沿江高铁等线路虽然不能一线直达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但是,通过中转已经能够满足运河沿线旅游需要。况且,高铁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当地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高铁后期的运营成本、维护成本都将是一次不小的开支。

不可否认,随着高铁,公路的快速发展,内河漕运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运河沿线城市的重要性也不比从前,这是现代交通方式革新发展后的必然结果。那么,大运河经济和文化真的就要任尤其发展、没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俗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要依靠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作为一只存续了2500多年的古代运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是不和替代的。只要方法得当,功夫到位,21世纪的大运河也依然会在霓虹灯下发出独特的、璀璨的光。

目前,在京杭大运河七个航段中,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已经基本停航,鲁运河只能进行季节性通航,而剩下的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通航条件良好,中运河可通航500到700吨级以上拖船带队,里运河甚至能通航1000吨级拖船带队。诚然,大运河北部航段和南部航段通航条件的巨大落差和自然降雨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航道失修、水源分流、蓄水不足也是造成通航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根本原因。比如南运河,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截走水源,直接造成了南运河四女寺至临清段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从古至今,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都是因河而兴,以后也应该因河而兴,因河而荣。比起高铁,大运河才是这里的魂,通航的恢复和繁荣才是这里再次发光的必然选择。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大张旗鼓建设高铁,还不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通航条件入手,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通过疏浚河道、兴建码头、水库、改良船舶以及引进大型文旅项目等方式,逐步恢复大运河运输生态和旅游生态,让大运河的血脉重新涌动。(文/万应金)

相关阅读

轨道上的浙江,金华打造浙中枢纽

  • 百家
  • 2024-08-01
  • 46118

3月11日,新安江特大桥4号主墩“0”号块完成浇筑、塔肢顺利封顶;4月2日,跨杭新景高速公路特大桥...

北铁推行优惠票,旨在多样化出行

  • 百家
  • 2024-08-01
  • 8997

近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张高铁和京雄城际铁路推广实施,适用于短期内多次出行的“...

巍峨“神仙居”,翘首以盼待杭温

  • 百家
  • 2024-08-01
  • 6235

杭温高铁试运行,仙居迎来自己的高铁。随着金台铁路的开通,仙居的人们在出行上终于有了铁路出行...

横店将进入“高铁时代”

  • 百家
  • 2024-07-14
  • 29004

连接杭州与温州的“最快”高铁线路——杭温高铁马上要来了!预计8月底前具备开通条件,目前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