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招”化解基层问题

基层是我们党服务于民的“末梢”和“触角”。基层工作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难,最难的莫过于和群众打交道;基层工作累,除了不放假,什么都要干……基层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只有坚持多走一走、问一问、试一试,科学把脉寻方开药,才能标本兼治。

现场“走一走”,为问题把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基层的情况复杂多样,问题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如果不明情况“瞎指挥”“乱安排”,不仅结果事与愿违,还会助长形式主义歪风。要破除四肢不勤、怕苦怕累、追求享乐的“浮”作风,坚持实干打底、亲临一线,切实挽起裤腿、光着脚丫,到事发地点去看一看,把问题摸准摸透,避免道听途说,自以为是。尤其要弘扬“体验式调研”传统,以普通群众身份代入,亲自体会、现场感悟、认真测算,从难不难、苦不苦、慢不慢、累不累中找到民生痛点,查摆作风建设“盲区”,避免就事论事,浮于表面施策,花了大力气却治标不治本。

多方“问一问”,为问题寻方。古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而核心就在于“问”字,要问得多、问得细、问得实。要做到“勇于上问”,摒弃不敢问、不想问、不好意思问等羞于启齿的顾虑,多向领导、长辈、高手等能力强、本领高的人请教,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避免犯错误、少走弯路。要做到“俯身下问”,带着问题和话题沉下去,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从“细问”中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广纳民言、理清头绪,做到“兼听则明”。要做到“扪心自问”,经常反问“我干得怎么样”,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是否主动担当尽责,对照群众这面“镜子”,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改正。

反复“试一试”,为问题开药。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办法既省事、又省心,还能一针见效。但好办法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无缘无故从脑海中迸出来,必须依靠足够多的实践,深入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才能伴随个人能力提升而形成。有鉴于此,必须破除对“老办法”“老套路”的依赖,防止“拿来主义”“一抄了之”,避免“模板思维”禁锢个人的创新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序地将好办法、好主意运用到工作中尝试。要善于从效率不高、群众不满意、效果不明显的地方,反向剖析问题“根源”,找到改进提升的突破口,达到吃一堑、长一智之效。同时,沉下心来认真总结提炼,形成一套管用的治理“土办法”“金点子”,让每一次排忧解难心得内化于心,提高攻坚克难实战水平。

作者:曼玲

    版权声明:

    来源为“视点网”均为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作品内容有误,或对版权等其它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相关阅读

    守住基层工作“平淡”本味

    • 百家
    • 2022-11-12 18:34:06
    • 48797
    • 曼玲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每天与群众打交道,干的都是柴米油盐的小事。要想...

    解决基层疑难要靠“金刚钻”

    • 百家
    • 2022-11-11 17:31:10
    • 4448
    • 曼玲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但也是矛盾、问题最多的地方,直接考验着基层干部的工作能...

    常给基层干部浇“知识雨露”

    • 百家
    • 2022-11-06 19:41:10
    • 39074
    • 勇军

    “真解渴、很受益,这次培训,市县乡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同上一堂课,18位省领导授课辅导,让我们对干好...

    多在田间地头“干实绩”

    • 百家
    • 2022-09-17 20:53:32
    • 37460
    • 曼玲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近年来,各地组织年轻干部进田间地头、访企业车间,在听民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