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 2023-05-29 20:30
- 人民日报
- 佚名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从小村庄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始终关注科技、善用科技,始终重视、关爱科技工作者。
在陕西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带头建起了省内第一口沼气池,尝到了推广科技进步的甜头。多年后他动情地回忆:“家家户户煮饭不用柴,点灯不用油,乡亲们那种喜悦的笑容至今宛然在目。”
在河北正定,重视科技人才、鼓励自主创新。听说春光电器设备厂的张新立研制了一种新型舞台灯光设备,习近平给他颁发了一本获奖证书——“自学成才奖”,“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好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
福建岁月,靠科技摆脱贫困。1999年春,福建省南平市将首批225名科技人才下派到农村生产实践第一线,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此发端。3年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结“南平经验”,科技特派员试点扎根八闽,走向全国。
主政浙江,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通过狠抓“第一生产力”来落实“第一要务”。谋划建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启浙江“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序幕。2014年,研究院成立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热情勉励,“不断巩固省校合作成果”。
在上海工作期间,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亲自谋划、亲自部署,许多重大科技体制改革议题指向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一系列举措为科技工作者松绑减负,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给予科技工作者更多关爱。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
科技之光映照百年征程。从来路看前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