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 2023-05-29 20:30
- 人民日报
- 佚名
让双轮驱动的轮子“转”起来。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多年束缚创新的藩篱动真格,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科技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满满。
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起来。“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以“华龙一号”“人造太阳”等为代表的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正是坚持三链一体部署的创新成果。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表示,要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必须更加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的融合推进,有效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与产业发展,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自主权。
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布局。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对此感受强烈:“教育、科技、人才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三者也是知识和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更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减压力,税费支持力度更大。从50%到75%再到100%,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升。覆盖面更广,减税优惠更多,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更有底气。
添动力,金融活水源源不断。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到加大信贷支持,再到健全科技保险产品体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更加给力。
提能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优质科技资源正下沉到产业一线,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正在向企业流动。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3/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占比已接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