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野鸡大学”无处可逃

近日,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宣传考试包过、包录取、不用上课、不用考试、花钱就能上指定大学等方式对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根据统计数据,一些考生被招入虚假大学或“野鸡大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落入招生骗局的情况:

1.虚假宣传欺骗:一些招生机构通过夸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来吸引考生报名。他们发布虚假的校园图片、假借名师等手段,给考生误导并让他们相信这所学校是正规的。

2.虚假推荐信:有些考生收到了看似来自高校教授或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信中声称能保证考生被录取。然而,这些信件往往是伪造的,旨在骗取考生报名费用。

3.中介操纵:一些中介机构充当了招生骗局的推手,他们可能与一些虚假大学合谋,以高额佣金作为诱饵,引导考生报名这些虚假学校。

4.招生宣讲会欺诈:一些虚假大学会组织虚假的招生宣讲会,在会上宣传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同时承诺较低的录取分数线和较高的就业率。这些宣讲会会场布置、教学设施展示等都会伪装得非常像真实大学,让考生产生错觉。

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然而,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来欺骗学生和家长。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传播和教育治理变得尤为重要,而治理“野鸡大学”和招生骗局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规范招生管理和加强教育宣传。

要强化政府监管作用。政府应该加强对招生骗局的查处和监管,打击欺诈行为。加大对招生机构的执法力度,加强对办学机构的审查和核验,对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等问责措施。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对带有欺骗行为的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完善高校信息披露机制。互联网平台传播速度过快,网友的信任基础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平台。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官方招生信息发布平台,向考生和家长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招生信息,包括学校排名、师资力量等。互联网平台应该承担起责任,对虚假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将明显虚假的信息筛除出去。

加强大学评估和监测制度。高等教育体系正在多元化,为保障招生机构的合法性和办学质量,增强对高校的科研和教育质量评估,鼓励全国高校积极参与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压实高校质量建校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对于招生代理机构和完全意义上的虚假大学,应该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本身具有合法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或是根据授权从事高等继续教育的校外教学点,加强管理,规范招生宣传,确保其依法办学。

增加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考生和家长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学制和教育法律法规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普及,高考信息获取渠道将全覆盖,使考生和家长能够更好地识别这些招生骗局,也让“野鸡大学”彻底失去市场。

多措并举让“野鸡大学”无处可逃,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高等教育信息,减少考生踏入虚假大学和招生骗局的可能性,保护他们的权益,并提升教育质量和信誉度。

作者:王英英(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相关阅读

多管齐下打赢疫情防控战

  • 百家
  • 2020-12-14
  • 39403

近期,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履职尽责推动高质量发展

  • 百家
  • 2021-03-08
  • 27026

倍受全国人民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人...

只有有效保护“快牛”才能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正能量

只有有效保护“快牛”才能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正能量

  • 百家
  • 2019-01-13
  • 6132

文/本网评论员 云君今日无事,翻看儿子新买的《寓言故事》,看到“鞭打快牛”一节,似有...

打好监督执纪组合拳,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 百家
  • 2019-04-05
  • 49149

近日,中央层面建立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要求以坚定的意志和坚决的行动加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