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第二十条》有感:用活“三个点” ,答好基层普法最优解

今年春节档,张艺谋导演再携新片《第二十条》与观众见面。该片以《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核心,以喜剧手法包裹严肃主题,讲述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我在看完影片后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基层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唯有人人都知法、懂法、守法、尊法,才能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推进基层普法工作,要牢记“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出发点”,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群众始终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强音。作为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牢记红船上的初心,在推进普法工作中应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理念,深入群众,在与群众互动交流中普法,搭起群众和法律之间搭建起“桥梁”。我们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了解群众的“普法需求”,使得普法内容有效贴近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效疏通人民群众的“堵点”,让群众觉得学法有作用、学法好处多,促使群众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中养成有事找法的习惯,自觉形成学法律、用法律的意识。

推进基层普法工作,要抓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突破点”,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富矿”,其中众多专业的法律术语,往往让普通群众“敬而远之”,学起来不乏有“费劲”之感。作为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创新宣传形式,在推进普法工作中把“书面语”变为“大白话”,把“法规法条”变为“口头语言”,少一些“阳春白雪”,多一点“下里巴人”,让普法教育更“对味”、“入味”,更有“人情味”。我们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通过“问计于民”,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融法于景”的方式,将普法内容制作成相声、小品、戏曲等文艺节目,让普法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进基层普法工作,要找准“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实干“落脚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普法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法制宣传教育既要走“心”又要走“实”。作为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实干之风,在推进普法工作中时刻把人民的利益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乡村踩点调研,把普法的“主舞台”设在群众“家门口”,给群众讲解好普法的意义。我们要针对农村群众、外出务工人员、重点青少年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的法治需求,选取适当案例,采取漫画、顺口溜、一图秒懂等更加切合群众需求的形式,丰富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法,答好基层普法的最优解,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人民群众生活、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

作者:葛韶萌(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声明:

    来源为“视点网”均为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作品内容有误,或对版权等其它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相关阅读

    携手并肩 共上春山

    • 百家
    • 2024-02-27 21:02:57
    • 28672
    • 马瑜琳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作为先锋模范,更应该带头践行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