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应带着泥土芳香

  • 2017-09-10 23:07
  • 视点中国网综合
  • 云君

“引导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育农民、关心农民”一直是我党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八大报告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架起干群“连心桥”,去年(2016年),四川省委决定全面推广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做法,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开班“农民夜校”。

阳雀村“农民夜校”开班仪式

初识“农民夜校”,是在2016年下半年的一个夜晚,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题为《凉山:克服“等靠要”贫困村民进夜校》的报道,深为震撼,不由自主地要为其点赞。“弱鸟渴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论断,在笔者头脑中久久徘徊。凉山州各县市纷纷创办“农民夜校”,教农民学汉语、政策、技术、新风,把扶志与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在是明智之举。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都很清楚,“三农”工作的根本出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扶贫“给钱给物”绝非上策,更不能从根本上脱贫,只能助长更多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要想从根本上脱贫,必须全面提升贫困户的综合素质,通过“农民夜校”这个平台,把党的路线方针传达到最基层,把各地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传播给基层干部群众,把新风新尚传播到每个群众的心中,使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农业技术的最新动态,并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使其成为先进农业技术的主人,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

最后,笔者以为,要想把“农民夜校”开办成脱贫攻坚的“助推器,产业发展的“加油站”,脱贫致富的“新学堂”,师资队伍必须从“土专家”“田秀才”中择优聘请,教学内容必须带着泥土的芳香,切忌“高、大、上”。(文/云君)

相关阅读

临渭区绿盛农民田间学校荣获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称号

  • 三农
  • 2024-05-10
  • 12122

近期,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

从“职业农民”到集团CEO:青年企业家张春虎的进阶之路

从“职业农民”到集团CEO:青年企业家张春虎的进阶之路

  • 人物
  • 2024-02-21
  • 33868

我所认识的青年企业家张春虎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他的身上既有一种...

澄城县: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 三农
  • 2023-12-20
  • 25873

近期,澄城县印发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启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陕西省澄城县组织开展首批高素质农民学员考核认定工作

  • 三农
  • 2023-12-19
  • 21970

今年来,澄城县聚焦中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任务,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及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