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睡大觉”折射出干部“慢作为”“不作为”

  • 2017-09-12 11:59
  • 视点中国网综合
  • 云君

贫困群众眼巴巴盼着雪中送炭,扶贫资金却趴在账上“睡大觉”,你说急不急?日前,审计署发布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抽查的59个贫困县中,12个县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导致6226.11万元资金结存1年以上,其中5585.07万元结存2年以上。(2017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a href=https://www.shidiannet.com/zt/fupi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扶贫</a>资金“睡大觉”折射出干部“慢作为”“不作为”

离“小康梦”的时间节点仅剩3年,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贫困村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问题还需迈出一大步;孩子入学、生病、易地搬迁等民生问题急需着手彻底解决。这些事情,都不容许扶贫资金“睡大觉”,“大觉”一睡那就不能保证“如期脱贫”,就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计划。

以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有了“米”,缘何这“米”就成了“烫手山芋”?扶贫的钱“不好花”;扶贫的钱“不敢花”;扶贫的钱“难消化”。这是让扶贫资金“睡大觉”的理由吗?应该打上一个大大问号。在笔者看来,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就是一块检验干部、培养干部的“试验田”,对于基层干部来讲,“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国的扶贫资金绝对没有多到用不完、可以任由其多年毫无作为“睡大觉”的程度。把它“花出去”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多些接地气的调研,多些精准发力,找到“金点子”,“唤醒”沉睡的扶贫资金,让它发挥自己应有的作为。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扶贫资金“睡大觉”,折射出干部“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如此,何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要治愈扶贫资金“睡大觉”,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发挥出切实效益。在笔者看来,得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制度层面,加大各项改革力度,破除资金使用障碍。管理上,该放的权放到位,给基层更多自主权;整合上,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让地方确实敢整合、能整合;投入上,既要落实部分扶贫项目不再要求贫困地区配套等特惠政策,也要保证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让贫困地区轻装上阵。二是在干部层面,要严格监督,层层压实责任。对于长期大量闲置的扶贫资金,该收回的收回,该问责的问责,让扶贫资金发挥好“兜底钱”作用。(文/云君)

相关阅读

新时代,从“三门干部”到“三门干部”

  • 百家
  • 2024-07-29
  • 48510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的璀璨明珠,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持续深化其内涵与外延,不仅彰...

为年轻干部上好“三堂课”

  • 百家
  • 2024-07-17
  • 29612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年轻干部进入体制内的时间短,业务知识不熟,工作经验不足,需要不...

激活基层干部“拼搏动能”

  • 百家
  • 2024-07-14
  • 20234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

多为基层一线干部“遮风挡雨”

  • 百家
  • 2024-07-13
  • 25058

近年来,六安市把工业强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成长历练最好课堂,做实做细一系列关心关爱举措,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