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严防单位突聘人员须管住“钱袋子”
- 2017-09-15 15:40
- 视点中国网
- 云霞
记者9月12日从湖南省人社厅获悉,湖南省近日出台《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要求各事业单位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对不按国家、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9月12日红网)
一个事业单位拥有多少编制,能设置几个领导职务,人社、编办等部门进行了总量控制,算得上是清清楚楚,有一本“明白账”。正式编制数量受限,一些事业单位聘请临时工的热情却“高烧不退”,除了工作客观需要,也让一些“关系户”搭上了顺风车,领着工资不做事,等于变相“吃空饷”,无形之中增加了财政负担。对这种随意聘人行为,就该严厉说“不”!
从理论上讲,一个单位的编制人数设定,有其原则和科学性,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确定人数。通常会充分考虑单位实情,保证有足够人手推进工作。如果单位领导管理到位,工作分配客观恰当,避免人浮于事,或是职工忙闲“两重天”,整个单位的运转应该井井有条,毫无困难。但如果单位人心不齐,“撞钟”的多、干事的少,能拖则拖,即使工作量不大,也会营造出一种“忙不过来”的假象。即使增加几个人手,恐怕也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道理浅显易懂,领导干部应该心知肚明,但增编、聘人的冲动依然十分强烈。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有些单位聘人,不是奔着“找人干事”而去,而是为了安置领导的亲属,“财政的钱不拿白不拿”,只要能打“擦边球”进系统,临时工也不错。能干多少工作、会不会干工作是一回事,但能享受的待遇却分文不会少,有的甚至挂名不上班,单位职工都不知情。
不难看出,事业单位随意聘人是个“无底洞”,这也是财政资金流失的“漏洞”之一。多数事业单位不能创收,全靠财政支撑,聘用临时工的费用,必然也会转嫁到财政的头上。人数多了,时间长了,产生的经费不是小数,等于挖财政的“墙角”,岂能任其逍遥自在?
为此,必须为事业单位突聘人员刹车,而且必须动“杀手锏”,加强经费管理,众根上解决问题。湖南省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只要有关部门“不予核拨经费”,谁请人谁出钱,谁请人谁埋单,事业单位的聘人冲动,必然会立马止步。(文/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