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筱:对官场“病官”既要防更要治

  • 2017-11-24 22:25
  • 视点中国网
  • 筱筱

广东近日出台《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制定防止“带病提拔”责任清单,启动干部监督信息档案系统建设。(11月16日新华网)

筱筱:对官场“病官”既要防更要治

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早已是老生常谈。因为“病官”不带标签,有没有“病”,表面上看不出来,不容易发现。为此,才会千方百计想办法“防”。防止“病官”隐藏得深,在提拔考察干部时没有发现,被不断重用,上演“边腐边升”的恶性循环,透支了干部提拔选用过程的公信力,影响官场公平竞争环境。

有鉴于此,各地为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广东,出台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扩大廉政意见双签字覆盖面,并细化了六类主体工作责任,在强化监督检查方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既是规范提拔审核程序,也是在给广大党员干部提醒,要想“带病”被提拔,机会将越来越渺茫。

有了这些相对完善的举措,对防止干部“边腐边升”,腐败数年后才会发现,必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了类似《意见》把关,“病官”的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窄。但可以看出,这些仅是预防“病官”升迁的措施,并不能铲除“病官”的生存土壤,更不能从源头上预防干部“生病”。

对官场“病官”,既要防,更要治。应加强源头治理,从干部的思想上下猛药。日常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增强服务理念,牢记党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时刻保持一颗公心,约束自己的欲望,始终保持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同时,组织、纪检部门应加强平时监管,严格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抓小抓小、防患于未然方面下功夫,在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时,就及时反应,严肃批评教育,防止干部越陷越深,努力让被处分的干部成为绝大多数,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只占极少数。

当然,“病官”由来已久,而且都隐藏得很深,问题躲在“暗处”,防治“病官”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要从长计议,在平时下足功夫,久久为功,方显长效。(本网特约评论员 筱筱)

相关阅读

新时代,从“三门干部”到“三门干部”

  • 百家
  • 2024-07-29
  • 48510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的璀璨明珠,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持续深化其内涵与外延,不仅彰...

为年轻干部上好“三堂课”

  • 百家
  • 2024-07-17
  • 29612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年轻干部进入体制内的时间短,业务知识不熟,工作经验不足,需要不...

激活基层干部“拼搏动能”

  • 百家
  • 2024-07-14
  • 20234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

多为基层一线干部“遮风挡雨”

  • 百家
  • 2024-07-13
  • 25058

近年来,六安市把工业强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成长历练最好课堂,做实做细一系列关心关爱举措,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