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吞吞:铲除官僚主义新“变种”要靠“自检”

  • 2017-12-15 10:23
  • 视点中国网
  • 周吞吞
  • 11528

近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地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新表现花样繁多,导致百姓在办事的过程中吃尽苦头。(12月13日河北新闻网)

周吞吞:铲除官僚主义新“变种”要靠“自检”

这几年,各级纪检部门整治“四风”的力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纠正一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更是下足了决心,查处了一大批顶风违纪人员,进行公示通报,意在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自律意识,别在重蹈他人的覆辙。然而,有的地方却不来明的、来暗的,老的“套路”行不通了,就变着花样玩新的,使新的官僚主义不断冒出头来。

前不久被媒体转载报料的湖北某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便是玩“事难办”套路的典型之一。据办事群众称: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实行“限号”办理业务,每天只发50个号,早早就能办结。只要号用完了,哪怕工作人员都闲着,也绝不多办一个业务!办事群众天不见亮就起来排队,还可能排不上号,弄得民怨不断。如此变相不作为,对群众的危害绝不亚于腐败。

当然,这仅是新式官僚主义的一个“缩影”,还有“领证难”、“河道粉刷三面”,以及陕西现“爱我长沙”宣传语等等,无不充满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味道。究其原因,还是部门地方、个别领导干部工作不实,脱离为人民服务的本位,只想自己过得轻松,却偏偏忽视了群众的感受,甚至牺牲群众的利益,让群众多跑路、受累。

然而,近年来被推至舆论风尖浪口的官僚主义,主要缘于群众的不满、气愤,之后进行举报将问题闹大,依靠舆论力量对当地官方进行施压,倒逼这些不良作风得以改进。这种被动的纠风行为,显然还差点主动性。

作风不正,害人害己,最终伤害的还是政府的公信。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应擦亮监管的眼睛,掌握相关部门为人民服务的状态,及时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不让官僚主义“变种”滋生伤民。否则,一旦事情被网民发酵,带来的后遗症将不可估量。(本网特约评论员 周吞吞)

相关阅读

减负行动要多做“加法”

  • 百家
  • 2022-09-11
  • 37626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积极出台相关措施,为村级组织减负、为乡村治理增效...

整治形式主义须转变“官念”

  • 百家
  • 2022-09-11
  • 2234

形式主义的危害大家有目共睹。干工作不求具体实效,只求让领导能看到,自己能交差,全都在表面做文...

党的接班人之“质”

  • 百家
  • 2022-08-17
  • 40629

如何做才能成为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如何做才能成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首先要对...

基层工作尤须铲除“虚风浮气”

  • 百家
  • 2022-08-03
  • 2447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