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经济学诺奖得主诺德豪斯与罗默是何方神圣?
- 2018-10-08 19:35
- 新浪
- 佚名
保罗·罗默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之前,纽约大学曾摆出过一个大乌龙。该校的商学院在奖项揭晓的前三天,就挂出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新闻发布会”的网页。这让外界猜测,是否该院教授、内生增长理论先驱保罗·罗默(Paul Romer)已经被内定为获奖人了。尽管这个网页很快被撤下,但却让罗默又被话题了一番。
生平
罗默于1955年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在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一名做过农民、经过商、搞过研究院的政治家。罗默自小就很淘气、叛逆,在中学表现很差。在申请大学时,只有一所大学——芝加哥大学录取了他。
开启经济学之旅对罗默来说完全是个意外。当罗默还是一名本科生时,其学习的专业是数学和物理。但或许是对枯燥的数理推演产生了厌倦,他最终决定放弃自己对这两门学科的追寻,转而去法学院继续深造。为了进入法学院,他需要修一些“文科”课程作为准备,正是在其中的一门经济学课上,他遇到了改变他整个职业路径的萨姆·佩尔茨曼(Sam Peltzman)教授。佩尔茨曼的授课内容和风格深深打动了罗默,他很快意识到相比于成为一名法学家,他可能更适合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于是,他就转入了经济学的学习。先后在麻省理工、加拿大女王大学等多所名校辗转求学之后,罗默终于于1983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先后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罗切斯特大学、斯坦佛大学和纽约大学。期间,他还创办过自己的公司Aplia。2016年,他被任命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内生增长理论
在经济学界,罗默的名字基本上是和“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ies)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增长的动力究竟何在?为什么有的国家穷,而有的国家富?这些问题从古典时期就困扰着无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密尔、马克思、熊彼特等顶尖经济学家都曾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但真正把经济增长问题转化为一套现代意义上的理论,是从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上世纪60年代的工作开始的。(注1:这个论断略显武断,但却是有理由的。尽管在索洛之前,就曾经出现过著名的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但如果仔细考察这个模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动态化,它更适合用来刻画危机和周期,而不是长期稳定的增长。天才拉姆齐的工作后来成为了研究增长的标准问题,但其原始论文讨论的其实并不是增长话题。直到卡斯和库普曼斯重新挖掘了这篇论文后,拉姆齐模型才成为了研究增长问题的标准模型。此外,著名的冯·诺依曼模型虽然颇具启发性,但它依赖于投入产出,线性规划的建模方法实在难以被后来的学人效仿和拓展,因此其影响其实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