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云君
近年来,在四川三台县“农民夜校”遍地开花,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脱贫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传播文明新风。笔者以高棚村为例,对“农民夜校”进行简要剖析,以供读者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三台县高棚村紧邻绵(阳)三(台)公路,幅员面积2.5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05户1305人,有党小组8个,党员45名(外出党员8名)。村党支部在立新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用好用活“农民夜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纵深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该村先后被纳入到四川省新农村示范区、四川省优美示范村、三台县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2014年12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环境优美示范村。2015年1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5〕101号)将芦溪镇—立新镇纳入省级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项目,并将高棚村列为核心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5.47亿元,倾力打造集农耕文化和民俗游乐为一体的大地飞歌田园文旅综合体,2018年预计旅游收入可实现5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一、强领导,重统筹,“农民夜校”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领导有方,责任落实。该村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党员大会,结合村情实际,成立了“农民夜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农民夜校”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兼任“农民夜校”校长,将“农民夜校”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制定《立新镇高棚村“农民夜校”工作方案》《立新镇高棚村“农民夜校”实施细则》《立新镇高棚村“农民夜校”考核评定办法》,拟定培训菜单,不折不扣加以落实。
二是夯实基础,配强队伍。设立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业务精、致富能力强、思想作风优5项标准,按照“组织发动—个人自荐—组织审查—支部任命”流程,采用民主推荐表决、“考试+考察”等方式,将13名“学习标兵”“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纳入农民夜校师资库,并积极邀请县镇联系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驻村干部等10余人进入师资库,选优配强师资力量,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三是规划先行,推进有序。将“集中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深度融合,全面推行“菜单式”教学,将基层群众所需所求编入培训“菜单”,全方位供党员群众“点菜”,达到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同时,实施“订单式”教学,采取“农民夜校+技能培训”模式,按照农民群众务工需求,开办“柑橘管护培训班”“旅游服务培训办”,切实增强群众就业技能,让他们在门口就能就业。办学以来,该村共举办教学28期,参加学习培训人数近1500余人次,其中,县级领导讲课1次,镇党委书记授课3次,举办理论学习12期,技能培训6期,实践教学6期。
相关阅读
陕西白水杜康助力2024年陕西省自由搏击联赛启幕,渭南体育中心上演武术盛宴
- 酒业
- 2024-07-15
- 16372
7月13日,由陕西白水杜康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2024年陕西省自由搏击联赛在渭南市体育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