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慰问不能简单地“一慰了事”“一问了之”

文/本网评论员 云君

据相关媒体反映,近年来一些走访慰问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领导在慰问过程中,“来去匆匆”,只是到慰问对象家里“走走”“看看”“拍照留痕”;有的慰问单位虽然给慰问对象送来米、面、油等慰问品,但是和老百姓说不上几句话,存在“慰”多“问”少、只“慰”不“问”的问题;也有的慰问人员“走访”不“走心”,慰问方式简单机械,甚至模式化,说几句提前准备的问候语、祝福语就算完成任务。(1月17日,人民论坛网)

慰问,慰问,顾名思义,就是要先“慰”后“问”,有“慰”有“问”:在给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传达组织的关爱、传递党的温暖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问一问他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意见……可至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慰问”这个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却被部分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弄变了味,给人民群众不仅留下了完成春节慰问“任务”的嫌疑,更是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他们在走访慰问中习惯于坐在车上,不肯走下车来,走进群众,即使走下车来,也是在慰问对象家中简单寒暄几句。惯性地问下:“你家有几口人?我们给你带来了米和油,祝你们新年快乐!”最后,拍张照,走人。

慰问里有大学问,慰问里有大讲究。将慰问与送点慰问金、慰问品画等号,是严重的错误,是宗旨意识淡薄的变现。开展慰问活动的本意和初衷是,通过“点对点”“面对面”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深入村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家中,了解被慰问者的具体需求,调查生活情况,为以后的帮扶、关怀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决策提供思路。慰问的表现形式虽是“慰”,慰问的关键和落脚点却是“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群众反映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妥善解决,落到实处,这才是慰问的真实内涵。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把握“三个关键”。 一是走访慰问不能“走过场”;二是走访慰问不能“只慰不问”;三是走访慰问不能“散胡椒面”。我们要带着感情“慰”,带着耐心“问”,带着责任“做”,助群众走上幸福之路,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End)

相关阅读

福建永春县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春节前开展走访慰问高龄老人活动

福建永春县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春节前开展走访慰问高龄老人活动

  • 资讯
  • 2024-01-19
  • 3582

新春佳节来临前夕,为充分体现社区涉老组织对高龄老人的关心和爱护,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五里街...

慰问贵在走心

  • 百家
  • 2023-12-26
  • 48243

岁末年初之际,各地开始纷纷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当逢年过节之时进行走访慰问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

三团文化路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活动

三团文化路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活动

  • 资讯
  • 2023-12-13
  • 2287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连日来,文化路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走进崇文路办事处春苑社区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

  • 资讯
  • 2023-11-03
  • 11877

11月3日上午,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办事处春苑社区“双报到”单位榆林市生态环境局走访慰问困难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