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纠正政绩观为统计造假袪“病根”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地方GDP“增速高于全国、总量大于全国”的统计乱象持续引起公众质疑,多报虚报、凭空捏报的统计数据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在很多统计造假的问责清单中,被撤职的是负责统计工作的部门有关人员,对政府负责人则只是诫勉谈话或行政记过,连开除处分都很少见到。(10月23日中国新闻网)

众所周知,GDP统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仅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也能为上一级乃至中央决策提供依据。可是,近些年统计造假已经“家常便饭”,一级级“注水”造假,导致最终结果与事实相距甚远,甚至地方总量、增速均明显高于全国,几乎成了一种笑话,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

凡事得对症下药。统计数据造假的背后,与统计部门违背职业道德,突破统计底线直接相关,因为数据都是从他们手上发布出来的。应该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而且要出重拳、下猛药,切实能让涉事干部首先“切肤”之痛,以警示后来之人。但同时应该看到,统计数据也受制于地方官员政绩思想,如果为了掩盖不太中看的GDP,难免会有地方投机取巧,直接在统计数据上“做手脚”。

当然,地方官员关注GDP总量及增速,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关键是,要取得GDP增长要靠实干下功夫,多激励实体经济发展,多开辟GDP收入来源,多在地方经济发展花心思,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才能真正如愿。大家都想在竞争中得到比别人更好看的数据,就只能靠“真功夫”,如果只是在统计数据上“你追我赶”,迟早是会出事的。

为此,对统计模式进行改革,实施GDP核算下算一级,由国家统一核算地方GDP,不失为解决统计造假的一剂药方。但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治标之策,如要治本,必须要扭转地方官员政绩观下功夫。比如,通过改革考核模式,降低对GDP增速考核,而把重点放在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直接影响群众获得感的地方。在新的“指挥棒”下,地方官员政绩观必然随之调整,真正把精力放在为民利民的项目上,切实抓出民生好政绩。(文/云霞)

相关阅读

坚决向形式主义“亮剑”

  • 百家
  • 2023-12-26
  • 41027

岁末年终,各级党政军群事业单位密集开展考评考核,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良作风卷土重来,并在...

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百家
  • 2023-07-26
  • 41814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

全球通胀正从高位降温 全球苦等的拐点终于来了?

全球通胀正从高位降温 全球苦等的拐点终于来了?

  • 财经
  • 2022-12-13
  • 44510

今年以来,全球通货膨胀上行,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近期,多国一系列关键数据显示,全球通...

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热点
  • 2022-10-30
  • 33715

日前,人社部发布三季度就业数据,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