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军:织密基层骗补的“监督网”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养殖户修好羊舍没养羊,验收时借来100多只山羊也顺利过关,拿到了10万元扶贫财政补贴;涪陵区一家公司用同一个项目同一张发票,从不同部门申请到40多万元财政补贴……近日,重庆市纪委监委民生监督室在盘点前一阶段集中整治社会经济组织骗取扶贫财政补贴问题工作后,拉出问题清单,逐一了解背后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深挖彻查情况。

近些年,国家为了确保所有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以形成源源不断的增收“血液”。然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专项资金如同“唐僧肉”,被基层群众和干部以各种形式“蚕食”。钱未用在刀刃上,非但没有帮到真正的贫困群众,反而助力了基层腐败,当全力织密“监督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借来的羊,也能顺利通过验收,拿到不菲的补贴款?为什么虚报的扶贫鸡苗,也能一路通过审核关口?问题的根本,绝不仅仅是“骗补者太聪明”,责任也不能全“甩锅”于骗补者,监管一路虚设才是最大的问题。事实上,上级职能部门并不熟悉申请者具体情况,但许多村干部作为知情人,却并未在监督上动真逗硬,而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骗的不是自己钱”等想法,纵容甚至与申请者联合起来共同骗补。

由此可以看出,基层骗补屡试不爽,主要源于两层监管失守:一是村干部未履行好监督员职责。通常情况下,村干部是实情知晓者,只要能果断地戳穿骗补行为,就能形成倒逼压力,令骗补者失去可乘之机;二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够,很多人员并未实地复核,或是走马观花般做做样子,并没有多渠道了解实情,令骗补者无所畏惧,前赴后继。

为此,对症下药才是根本。一方面,要压实村干部的监督责任。尤其是此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村干部的待遇也会随之提高,必须在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上动真格,打破优亲厚友、老好人思想,一切“对事不对人”,真正发挥好监督员作用。另一方面,规范上级职能部门工作纪律,加强资金发放的“全链条”监督,尤其要全覆盖实地核查,并随机开展“回头看”,多从旁人了解实情,让骗补者露出“马脚”,不留滋生之地。(文/勇军)

相关阅读

规范基层“微权力”运行,坚决根治“蝇贪蚁腐”

  • 百家
  • 2024-07-18
  • 39509

近年来,我国在执纪执法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向基层延伸,规范基层“微权力”运行,打通“最后一公...

激活基层干部“拼搏动能”

  • 百家
  • 2024-07-14
  • 20234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

为基层减负关键看“疗效”

  • 百家
  • 2024-07-13
  • 49006

近日,吉林省委组织部出台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30项具体措施,在减...

多为基层一线干部“遮风挡雨”

  • 百家
  • 2024-07-13
  • 25058

近年来,六安市把工业强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成长历练最好课堂,做实做细一系列关心关爱举措,以组织...